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首店到首發 如何打好這“首”牌?

2025年04月13日08:49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首店到首發 如何打好這“首”牌?

“天空之眼”無人機試驗基地。

  首發經濟,被視為消費領域的“流量密碼”。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到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首發經濟”被頻頻提及。

  4月10日,《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正式印發,提出力爭到2027年底,落地各類首店累計達6500家,高能級首秀首展等首發活動超1000場,打造首發經濟地標載體100個,培育新消費品牌500個。

  目標已定,接下來,成都如何打好這“首”牌?

  從比“首店數量”到拼“首發生態”

  首發經濟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不久前,全國首個“無人機4S店”——低空經濟智能化設備展銷中心在彭州“天空之眼”無人機試驗基地投入試運營。

  這不是“天空之眼”迎來的第一個“全國首個”。作為西南地區首個民用無人機飛行基地,“天空之眼”在一年前啟動了湔江實驗室,這是全國首個無人機公共平台。

  在一個個“首個”的帶動下,“天空之眼”逐漸形成豐富完備的產業生態。6月,“天空之眼”二期工程計劃啟動建設,將規劃民宿、科研院所等多元設施,由此形成一條涵蓋研發、設計、制造、測試、維修、休閑娛樂等的低空經濟產業鏈。

  剖析“天空之眼”的成長路徑可以發現,首發經濟發揮著兩大作用——“驗証”與“帶動”。

  每一次“首發”的背后,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創新。創新需要場景來驗証,新研發的產品隻有在市場中才能落地升級,首發經濟便是科技成果與消費市場、創新模式與具體實踐之間的橋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二級研究員王微認為,首發經濟是一個創新的檢驗機制,也是一個供求匹配的機制,是推動我國消費升級、產業創新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除了創新性,王微認為,引領性、帶動性和集聚性也是首發經濟的核心特征。首發經濟釋放的漣漪效應讓“產品嘗鮮”變為“產業長線”,衡量首發經濟發展成效的關鍵也從過去的比“首店數量”轉為現在的拼“首發生態”。

  從“頭回客”到“回頭客”

  用好載體融合發展制造“留量”

  很多首發“出道即巔峰”,但如何防止“曇花一現”是各方更關注的焦點。

  在成都傳媒集團東郊記憶,1807迎來了發展的第10年。如今,1807在全國開出30家門店,今年還計劃新增10-15家,目標直指全國各地的頂級商圈。

  與此同時,“國內首個沉浸式音樂劇街區”正在東郊記憶打造,將整合倫敦西區與百老匯等國際國內頭部資源,創新推出“室內+戶外”的演藝新場景。

  在寬窄巷子,榮耀全球首家旗艦店在設計上融入川西民居建筑風格,打造出一個歷史與現代和諧共鳴、人文與科技交相輝映的新地標。

  在成都太古裡,有蒂芙尼在中國的首家三層式旗艦店,有路易威登開設的中國首家餐廳,有阿迪達斯在四川的首個品牌中心……大牌的集體青睞進一步激活消費市場。

  首發經濟“長紅”發展,少不了有力的城市載體。而成都豐富多樣的商業形態,也正成為眾多品牌布局優選的關鍵要素。此地CyPARK、麓湖CPI、成都太古裡、東郊記憶等更是首店爭選的入駐地之一,兼容性極強的非標商業孕育出濃重新意。

  首發經濟與商圈升級碰撞出新場景、新模式,而當首發經濟嵌入城市更新、文旅煥新,消費新空間也在加速“進化”。

  “成都的在地文化強大,旅游、歷史、生態資源都比較豐富,將為首發經濟提供助力。”RET睿意德董事、中商數據聯合創始人周長青表示,成都應該用好跨功能的載體,讓這些載體與商業消費之間形成更好的聯動,“首發經濟持續發展不是一家商場、一個品牌門店的事,需要和公園、體育館、藝術館、展會中心、景區等更好地協同銜接。”

  從“短暫狂歡”到“全生命周期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培育首發沃土

  “成都,有年輕的消費群體和超前的消費理念,有讓企業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區位優勢,有高效務實的政務服務和精准落地的產業政策。”在成都零食有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品牌總監向爽口中,這些是4年前零食有鳴將首家“硬折扣零食集合店”布局成都的原因。

  麓湖CPI運營負責人廖洋直言,社交媒體上對CPI貼有大量“鬆弛感”標簽,足以印証這座城市擁有“允許一切發生”的包容基因,“但大家要意識到,政策前瞻布局為‘首發’提供了關鍵性制度保障。”

  “辦活動時從場地審批到安保支持,園區隻問了‘你們需要什麼’,就很快辦好了。”1807主理人李雨壕說,“有需必應、無事不擾”是東郊記憶吸引各地主理人的重要因素。

  當大家在談論成都發展首發經濟的條件時,不約而同提到了政策支持和服務支撐。

  《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中,也將“營商環境提升”作為“五大首發行動”之一,提出探索“首創新品通關便利化通道”,為首發項目開設服務的“綠色通道”,鼓勵有條件的區(市)縣出台首發經濟專項支持政策……

  政策之外,服務如何落地?復旦大學教授、商務部消費大數據實驗室主任張伊娜認為,首發經濟是一個綜合概念,涉及多個領域的政策,對不同部門政策之間的協同性提出了考驗。

  面對這一考驗,成都錦江區創新成立了全國首個首發經濟發展促進中心,通過整合發展改革、金融服務、商務商貿、投資促進、產業園區、屬地街道等多方面工作力量,以專業服務團隊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產業提供全鏈條伴隨式服務。

  歸根結底,首發經濟是城市與品牌的一場“雙向奔赴”。當成都坐穩全國“首店第三城”位置時,除了“一見鐘情”,更有“長情陪伴”。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喆 孟浩 文/圖

  對話專家

  中商數據聯合創始人周長青:

  發展首發經濟 成都值得期待

  4月11日,“2025成都首發季”活力來襲。一天前,《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正式印發,提出力爭到2027年底,落地各類首店累計達6500家,高能級首秀首展等首發活動超1000場,打造首發經濟地標載體100個,培育新消費品牌500個。

  首發經濟如何實現“長紅”?發展首發經濟,成都有何優勢?未來可以從哪些方面著力?記者對話中商數據聯合創始人周長青,一起聽聽他如何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成都發展首發經濟的優勢是什麼?

  周長青:首先,成都有很好的“首發”基礎。成都的首店經濟一直處於全國第一梯隊,首店數量位列全國前三名,擁有的全球、亞太、全國高能級首店在全國佔比16%,僅次於上海。

  第二,成都在商旅文體展綜合資源的均衡性上,可以說是國內最好的存在,這是成都獨特的優勢。

  第三,成都有“公園城市”的美名,不僅是公園的城市,甚至是城市的公園,如此好的生態空間更有利於激發消費新趨勢。

  第四,就是成都的原創能力。成都既有建筑大師,也有國內最早的一批買手店品牌,今年,“成都造”動畫電影《哪吒2》更是爆火,這都証明成都擁有強大的原創能力。但如何將原創力最終轉化為消費力,在未來可以進行更多發揮。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在發展首發經濟的過程中,在地文化發揮著什麼作用?

  周長青:我們研究發現,品牌與在地文化結合是近幾年的一大趨勢。各種首發活動中有16%與城市在地文化結合,其中,71%在地文化嘗試來自國際品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產業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讓在地文化得到充分表達與融合,是發展首發經濟的一大關鍵。至於成都,有很好的在地文化資源,我們應該深挖除了大熊貓、竹子、辣椒以外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將在地文化與國際時尚更好融合,實現共創。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首發經濟往往會掀起初期高潮,但也容易“曇花一現”,如何讓首發經濟實現“長紅”?

  周長青:首發經濟本身就是一個新生事物,從整體發展看,我們需要給首發經濟更包容的成長土壤,在現有規則或制度條件上給予一定的寬容。這方面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相關市場主體,都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標尺,甚至在對市場做了足夠深入地了解后,開設“特事特辦”的口子,讓更多創新有更好的機會存活。當然,市場本身就是優勝劣汰,我們也希望通過市場的考驗讓品牌最終獲得更有含金量的認可。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喆 孟浩 王柳 曾書睿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