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如何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場培訓會熱議解法——

制度規則“軟銜接”基礎設施“硬聯通”

2025年04月13日08:3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制度規則“軟銜接”基礎設施“硬聯通”

“欠發達地區是否會出現資源要素逆向流動?”“在破除地方保護的同時,如何保障地方合法權益?”……

4月11日,在省發展改革委主辦的四川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培訓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專家剛完成授課,南充、攀枝花等地發展改革委和省市場監管局等廳局的參訓人員便接連拋出問題。

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個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設施高標准聯通、要素和資源市場以及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的市場。它有助於激發和培育國內市場潛力,為抵御外部不確定性提供有力支撐。去年12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印發,從“要求做”“禁止做”“鼓勵做”三個維度劃出改革框架,為各地提供行動指南。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四川有哪些行動和謀劃?

問題

市場准入退出有“門檻” 資源要素流動受干擾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已有成效,但還存在堵點、卡點和制度性約束。”培訓中專家直言,普遍問題包括市場分割、地方保護、公平競爭環境不完善等。專家以集裝箱為例,不同運輸方式對集裝箱的標准尺寸要求不同,各地安全檢查的標准也不盡相同,各部門對每單多式聯運貨物的信息若不聯通共享,多式聯運就很難銜接暢通。

四川也不同程度存在這些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省內市場准入和退出還有“隱性門檻”,一些地區要求企業設立子公司、增設非必要技術條件﹔另一方面,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土地、勞動力流動仍受地方政策干預。另外,部分欠發達地區擔憂,融入統一大市場,資源要素加速向優勢區域集中,加劇區域發展不平衡。

破解這些問題,四川是否有可參考的經驗做法?廣安市高灘鎮與重慶市茨竹鎮交界處的川渝高竹新區,是全國首個擁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跨省域共建新區。在川渝高竹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川渝居民可一站式辦理300余項跨省(市)事務。

川渝高竹新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關鍵落子,在授課專家看來,這就是統一市場的鮮活樣本,四川要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率先打造區域統一市場。進一步拆除“籬笆”,培育“土壤”,當更多“高竹經驗”在成渝主軸帶上“開花”,區域市場的“小循環”將加速對接全國大市場。

解法

清理整治不合理規定做法 破除要素跨區域流動瓶頸

記者注意到,參加此次培訓的人員,主要是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商務等省直相關部門代表,以及21個市(州)發展改革部門相關負責人。培訓后半段,與會者結合專家授課內容,從實際出發,討論后續如何進一步推動建設統一大市場。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四川積極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省發展改革委作為牽頭部門,要在大方向上進行把控——將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這對實現經營主體順暢准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意義重大。”

具體舉措上,一方面,會同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清理整治不合理規定和各級政府違規設立准入壁壘的各類做法,並通過線上線下征集問題線索,分級分類開展核查整改,並進行適時的案例通報。

另一方面,出台2個實施方案。一是制定四川省推行經營主體以專項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記錄証明的實施方案,解決經營主體開具証明繁、難、久問題。二是出台四川省中小微企業增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通過整合數據資源、拓展增信場景等,構建覆蓋全省中小微企業的增信服務體系。

推進省內外市場統一,既需制度規則“軟銜接”,也要基礎設施“硬聯通”。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著力破除要素跨區域流動瓶頸,舉措之一是發展多式聯運。四川計劃聚焦大件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農產品、“疆煤入川”等重點運輸需求,打造多式聯運精品線路。同時,新開通長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班輪航線,並培育1至2家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多式聯運經營主體。

作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市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圍繞打通數據壁壘、完善數據交易等問題,四川省數據局將加快推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四川)、省一體化數據平台、省數字資產交易中心,讓政務數據、行業數據、社會數據匯聚,為統一大市場注入“數字血液”。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珍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