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平昌:民生“水”篇章裡的幸福模樣

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潺潺流出﹔田間地頭,水庫的水滋潤著農作物茁壯成長﹔水庫管理后台,數字化設備實時監測大壩安全……在巴中市平昌縣,這些看似平常的場景,背后是一項項民生工程的有力支撐。
管網改造:暢流活水潤民心
在平昌縣鳳凰水廠至岩口、泥龍鄉鎮的公路旁,管網改造施工現場一片忙碌。“目前已鋪設4公裡管道,剩下2.5公裡預計4月底完工。”四川泓源常青公用事業集團聚合公司副經理潘曉軍介紹,此次改造聚焦岩口、泥龍2個場鎮20個村居8200余戶居民高峰期用水難題。
“我們住在高處,高峰期水壓不穩定,很惱火。”泥龍鎮沙溪村村民林映堯回憶。管網改造工程的推進,讓他非常期待:“這可是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生活方便太多了。” 據了解,新管網投入使用后,將與舊管網協同發力,滿足沿線居民高峰用水需求,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讓“民生供水”工程的溫暖流入千家萬戶。
水庫建設:“生命之水”穩農業
在橋溝河水庫建設現場,7個壩段澆筑作業正在有序推進。這座投資5423萬元的水庫,是“農業灌溉保障”工程的重點項目。建成后,74.54萬立方米的庫容將為周邊2400余畝農田提供穩定水源,助力農業發展。
周邊種糧戶李大哥看著日漸成型的水庫,算起了經濟賬:“以前水少隻能種玉米,等水庫修好,還要種上水稻,收入能翻番呢!”據了解,目前大壩主體澆筑已完成65%,施工方正搶抓汛前施工的黃金期,爭取讓水庫早日蓄水,不僅滿足農田灌溉需求,更為下游防洪加上一道“安全鎖”。
同時在友誼水庫大壩上,工人們正為防浪牆澆筑最后一方混凝土。這座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友誼水庫,曾因溢洪道滲漏、設施老化被鑒定為“三類壩”。2023年,平昌啟動除險加固工程,縣水庫運行保護中心黃文介紹,工程通過多項措施消除安全隱患,4月底完工后將恢復蓄水能力,保障20余萬人飲水安全和5萬余畝農田灌溉,為農業豐收筑牢根基。
數字賦能:智慧水利護安瀾
走進在駟馬鎮元豐水庫,工作人員正在專注調試雨水情安全監測設施。為進一步提高水庫安全管理和運行水平,平昌縣搶抓政策機遇,加快推進115座小型水庫安全監測能力提升試點項目。
“我們搭建了115座水庫的安全監測設備,現在進行安裝測試,包括變形、滲流壓力和滲流監測,保証數據准確、設施正常運行。”項目勞務隊負責人王偉介紹,調試階段多組人員同時作業,二標段已完成約90%,預計汛期前完工。
平昌縣有191座小(二)型水庫,以往依賴人力巡防,效率較低且存在風險。小型水庫安全監測能力提升試點項目完成后,將實現大壩數字化監測全覆蓋。“整套設備涵蓋多種監測裝置,能精准採集數據,大幅度提升全縣小型水庫智慧化管理和防汛減災能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平昌縣水利局李懷明表示,平昌縣將持續聚焦水利民生,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暢享幸福生活的滿溢甘甜。(劉敏、羅天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