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物館矩陣、田園美學、機場流量三張王牌“出圈”
一個空港小鎮的流量密碼

【小鎮名片】
黃水鎮,距成都市區僅30分鐘車程,毗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有由4家博物館、2家書院和1家美術館構建的博物館矩陣。目前,該鎮正以博物館矩陣、田園美學、機場流量三張王牌“出圈”,探索農商文旅融合發展。
【小鎮故事】
車已堵到花海深處了。3月27日下午2時許,記者的車在環港路上停滯不前。搖下車窗,牧馬山的春風裹挾著油菜花香涌入。遠處,一座漢唐風格建筑點綴在金燦燦的花海中,這是廣都博物館。博物館外,一架又一架飛機呼嘯而過,古今融合創造出獨屬於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的文旅流量密碼。
走進廣都博物館,網紅展品“點贊俑”前,許多游客正模仿其憨態拍照留念。去年開館即走紅,黃水鎮能接住這“潑天流量”絕非偶然,而是水到渠成。
“我們手握三張王牌。”黃水鎮黨委書記晏巍說,“距離機場和市區近、博物館多、生態本底好。”
黃水鎮距成都市區僅30分鐘車程,緊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既能承接都市客群“微度假”需求,又具有將機場旅客流量轉化為文旅資源的潛力。飛機低空掠過與靜謐田園風光形成“沖突美學”,成為社交平台傳播爆點。同時,黃水鎮還有豐富的博物館資源:追蝶記蝴蝶博物館、四川天府荊溪茶具文化博物館、成都文清古蜀農耕文化博物館、何建明書院、文昌書院、李文信美術館……小鎮處處藏著驚喜,步步皆是文化。
打好這“三張牌”,黃水鎮明確產業突破方向——以機場流量為入口,以博物館IP為核心,布局農商文旅融合發展。打法上拒絕“大而全”,深耕“小而美”,多家主題博物館構成“小鎮文化矩陣”,以差異化展陳突破“千鎮一面”困局。通過博物館IP打造、新場景打造、農業景觀化改造實現三產深度融合,黃水鎮讓網紅變長紅。
“客官裡邊請!”戴上VR眼鏡,唐代市井瞬間在眼前“復活”:酒旗招展的長安街頭,胡商牽著駱駝穿行,孩童舉著糖畫追逐。通過動作捕捉技術,游客可與虛擬場景實時互動。這是黃水鎮在廣都博物館裡打造的新場景之一。
“本想拍飛機發朋友圈,卻在VR穿越回唐朝那一刻被圈粉,感覺觸摸到了歷史的體溫。”重慶游客張雯說。
“我們打破‘靜態展陳’邊界,讓游客獲得更豐富的體驗。”黃水鎮鎮長朱冕介紹,除了廣都博物館,更多體驗式新場景出現在瞿上田園——嘟嘟樂園的親子考古沙坑、風聆坡的植物盲盒、四大主題露營地,構成“12小時不打烊”體驗矩陣。
打造新場景之外,黃水鎮還全面梳理片區閑置房屋和集體建設用地資源,通過招商吸引更多消費場景入駐。“頭頂的飛機就是我們最好的招商名片。”朱冕介紹,第一批次已吸引牧山逸園、喜上養生小院、囍院咖啡等10個消費場景入駐,4月將有半日閑營地、“憶蜀家”田園會客廳等3個消費場景亮相。
同時,黃水鎮聯合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提升瞿上田園地力,改造230畝規模化種植區域,將農業種植生產與梯田景觀打造相結合,實現四季有景﹔憑借牧馬山生態本底,培育以二荊條辣椒、牧馬山脆桃、牧馬山香梨、文武龍蝦等為支撐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6000余畝。
依托特色農產品和博物館資源,結合瞿上田園、空港花田等消費場景,黃水鎮形成賞鮮花、品美食、看飛機、逛博物館的旅游產業鏈條,帶動當地1200余名群眾就業。2024年,黃水鎮接待游客約5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000余萬元。
分別時,朱冕向記者發出邀約:“我們正在將板橋美食街附近的一處老廠房改造為蜀錦文創園,預計年底建成。屆時歡迎來見証傳統工藝與現代空間的完美融合。”他邊說邊遞過一張設計效果圖,圖中粗礪的工業風牆體與飄逸的蜀錦紋樣相映成趣。(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秋怡 雷倢 蔣君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