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樂至:代耕代種助生產

![]() |
村民麥田裡清理雜草。主辦方供圖 |
春日的資陽市樂至縣蟠龍鎮秦蔡溝村,1000多畝小麥進入拔節期,綠油油的麥苗隨風起伏,長勢喜人。村民穿梭在麥田裡清理雜草,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春日田園景象。
2024年以來,秦蔡溝村引進業主推行“企業+村集體+農戶”代耕代種模式,有效緩解了土地低效利用難題,實現了糧食生產的規模化與科學化,為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走進秦蔡溝村的麥田,村民楊玉兵正在麥田裡清理雜草。“鎮裡的農技員每周都會來田裡查看苗情,從選種到施肥、防治病虫害,全程都有專業指導。”他介紹,平時在業主這裡打零工,每天能掙60元,每月能打工20天左右,能掙1000元。土地沒有荒廢,還可以領取糧食直補,老百姓都很滿意,小麥長勢也比往年更好。
曾幾何時,秦蔡溝村面臨著青壯年勞動力外流,部分耕地出現低效利用甚至撂荒現象。為破解這一困境,該村積極引入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推行“代耕代種”模式,由業主統一實施耕、種、管、收全流程托管。
“我們村年輕人大部分都出去了,在家的都是老年人,耕地流失荒廢,我們引進業主,實行代耕代種。”村干部劉清華說,“我們就管理協調,按比例分成壯大我們村集體經濟,用於安裝路燈和修繕田埂等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服務於老百姓,實現多方共贏局面。”
秦蔡溝村通過“企業+村集體+農戶”合作,將1200余畝閑置土地納入代耕代種范圍,不僅改善了土壤肥力,還減少了病虫害。畝均生產成本也大幅降低,產量提升20%以上。2025年,該村小麥畝產預計達400公斤以上,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余元。
“2024年,我們到蟠龍鎮秦蔡溝村種植小麥1200多畝,現在小麥長勢喜人,當地政府、村干部都比較支持,老百姓也比較配合。”遂寧豐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正在打造糧田300多畝,准備種植水稻。
“代耕代種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更實現了‘怎麼種好地’的突破。”蟠龍鎮武裝部長、副鎮長譚萬軍表示,下一步,蟠龍鎮將持續優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代耕代種向全產業鏈延伸,讓小麥附加值進一步提升。
當下,蟠龍鎮蔡溝村代耕代種已覆蓋全村35%耕地,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糧食綜合產能將顯著增強。下一步,秦蔡溝村將向烘干、加工等產業鏈延伸,提升小麥附加值,讓農民持續增收,為鄉村振興與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駱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