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春耕正當時!瀘州市龍馬潭區機械化播種跑出“加速度”

2025年03月31日16:5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三台功能各異的農用機械呈一列縱隊,開展高粱播種作業。陳星宇供圖
三台功能各異的農用機械呈一列縱隊,開展高粱播種作業。陳星宇供圖

春回大地,萬象“耕”新。3月31日,在瀘州市龍馬潭區石洞街道雨珠岩村的田間地頭,機械轟鳴聲此起彼伏,三台農用機械正在廣袤的田野上展開一場高效的春耕“奮進曲”。

經過“宜機化”改造的300余畝土地集中連片,新翻整的土地不斷向遠處延伸。隻見三台功能各異的農用機械呈一列縱隊,正在開展高粱播種作業。機械化作業技術管理人員成六超介紹,第一台撒肥機通過關鍵部件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能將肥料均勻撒在田地裡﹔緊隨其后的旋耕機則翻轉土壤將肥料埋進土壤下層﹔最后一台播種機可將高粱種子按照設定好的行窩間距播種到施肥后的土壤中,並完成覆土。整個高粱種植的施肥、旋耕、播種流程在三台農用機械的同步作業下一氣呵成。

“新技術讓300余畝地的播種僅需兩三人一周完成,效率提升顯著。”成六超算了一筆賬:撒肥機日作業量達300畝、旋耕機日耕100畝左右、播種機日播50-60畝,一周內可完成全部作業。若採用30名人工,同樣的工作量可能需要耗時一個月。

除了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耕種效率,“宜機化”改造后的土地還適宜機械化夏管與秋收。在良種、良法的基礎上,通過完善良田、良機,實現了“四良融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這是全區首次在高粱種植上實現成套機械化。”龍馬潭區農技站站長肖開勇介紹,“四良融合”模式既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降低了勞動成本,也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戶收入,有效提升了農作物單產水平。

據了解,依托瀘州白酒發展優勢,龍馬潭區2025年種植高粱面積共計3.6萬畝,其中規模化經營主體在土地“宜機化”改造的基礎上,已全部實現了成套機械化的使用。下一步,龍馬潭區“宜機化”改造與高標准農田建設工作將持續推進,通過科技賦能農業生產,推動穩糧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陳星宇)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