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冷鏈物流大通道,川桂共建欽州港基地開園
用最短距離最優路線 “把川貨送出去、把外貨引進來”

●欽州港基地總投資約4億元,是集冷鏈物流、貨物進出口、倉儲、運輸、加工、檢驗檢疫於一體的綜合性智慧型冷鏈物流園區
●欽州港基地將與成都國際鐵路港基地聯動,形成陸海相連、南北相通的進出川南向冷鏈物流大通道
●創新“倉運貿”一體化模式,能有效降低綜合物流成本15%左右
3月28日,川桂合作重點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冷鏈物流欽州港基地建成開園,並開出“欽州—成都”鐵海聯運進口冷鏈測試班列。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由中國西部省份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根據《規劃》,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通道是3條主通道中距離最短的一條,也是四川南下最近的出海大通道。
作為四川對外開放“主力軍”,四川省港投集團在通道上的兩個重要節點——成都國際鐵路港和廣西欽州港分別投資建設冷鏈物流基地,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冷鏈物流體系,打通東盟—西部(四川)冷鏈物流大通道。其中,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冷鏈物流成都國際鐵路港基地(一期)已於2023年1月建成投運。
本次開園的欽州港基地由四川省港投集團牽頭,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廣西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投資控股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約4億元,是集冷鏈物流、貨物進出口、倉儲、運輸、加工、檢驗檢疫於一體的綜合性智慧型冷鏈物流園區。
四川省港投集團新通道物流公司負責人介紹,欽州港基地將與成都國際鐵路港基地聯動,形成陸海相連、南北相通的進出川南向冷鏈物流大通道,能用最短距離、最優路線“把川貨送出去、把外貨引進來”,更好服務川貨出川出海和四川高水平對外開放。
此次發車的“欽州—成都”鐵海聯運進口冷鏈測試班列,搭載從印尼進口的3200件凍墨魚,預計於3月31日凌晨運抵成都國際鐵路港基地,再在川渝地區進行分撥。
目前,西南地區進口凍肉、海鮮等冷鏈產品,通常先抵達東部沿海港口,再經公路運輸轉至目的地。為此,四川省港投集團新通道物流公司聯合四川省南向班列運營平台公司、中鐵特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等合作伙伴,引導貨物從欽州港進口、鐵海聯運至四川。同時,創新“倉運貿”一體化模式,相較於傳統運輸模式,該模式能有效降低綜合物流成本15%左右。(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眉靈)
同步播報
近十年來首次獲批的四川大型煤礦新建項目開工
建成后將構建“煤-電-化-材”循環產業鏈
●項目規劃年產能240萬噸
●將以智能化、數字化為引領,樹立行業智能化標杆
3月26日,古敘礦區大村井田煤礦開發項目(一期)在瀘州市古藺縣開工。
作為近十年來首次獲批的四川大型煤礦新建項目,大村井田煤礦開發項目規劃年產能240萬噸,是國家“十四五”煤炭產能規劃重點項目、2025年省級重大項目,由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下屬公司牽頭實施。2024年四川實現煤炭產量1997萬噸。新增240萬噸產能將有利於推動全省煤炭資源的科學開發和高效利用,增強四川能源供應的韌性和彈性。
項目將以智能化、數字化為引領,樹立行業智能化標杆。同時,強化企地聯動,共建煤炭深加工產業園,延伸產業鏈條,布局儲備運輸樞紐,建成后將構建“煤-電-化-材”循環產業鏈。
近年來,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加快推進釩鈦、稀土、黃金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釩鈦資源方面,全國最大的攀枝花紅格南釩鈦磁鐵礦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稀土資源方面,聯合中國稀土集團打造全國第二大稀土產業集群﹔油氣資源方面,擁有樂山北、洪雅石油天然氣礦權,實現省屬國企油氣礦權零的突破。此次大村井田煤礦開發項目開工,意味著該集團進入煤炭資源開發,將按照“智能智慧、安全綠色、產業延伸”的總體思路,構建以生產、洗選、儲備、運輸為一體的現代化煤炭產業。
四川是礦產資源大省,但煤炭資源相對較少,能源資源格局為“水多氣豐煤少”。煤炭主要分布在川南、川東北及攀西地區,其中川南煤田是重點產區,資源量佔全省的70%以上。此次大村井田煤礦所在的古敘礦區就在川南煤田之列。(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若曄 杜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