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德昌‌小兔子“蹦”出振興路‌

2025年03月28日14:5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四川德昌縣金沙傈僳族鄉黨委和觀音堂村黨支部堅持抓黨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產業振興,積極發展肉兔養殖業,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示范戶"聯農帶農機制,依托養殖致富,前“兔”光明。

破局之路:養兔“錢”景好

因地制宜選擇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觀音堂村生態環境優美、水源水質好,山林裡就有不少野兔,原生態野兔數量多、分布廣,發展肉兔養殖前景廣闊。

通過自動化養殖的金希兔場。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通過自動化養殖的金希兔場。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金沙傈僳族鄉政府旁緊靠108國道的山坡上,金希兔場便坐落於此。9個肉兔養殖大棚內,上萬隻法國伊拉兔在標准化兔舍中歡快竄動,不時發出細微嘶叫的聲音。這裡曾是一片閑置土地,如今被打造成為可同時養殖2萬余隻,年出欄商品兔15萬隻以上的“致富引擎”。

“金希兔場兔場佔地30余畝,是2023年依托中國第三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項目中央財政銜接資金225萬元建設起來的,目前投資大概在700萬元左右 。我們致力打造‘一村一品’,提升群眾自我發展能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金沙傈僳族鄉副鄉長王雷說。

“養兔周期短、風險低,加上有固定肉兔企業和商家上門收購,銷路不愁,這條路算是走對了!”王雷撫摸著籠中肥碩的種兔,笑容裡滿是篤定‌。

據介紹,金希兔場從2023年10月份第一批商品兔出欄到目前為止,產值已達500萬元,直接給村集體經濟帶來40多萬元純收入。

科技賦能:從“經驗養”到“科學養”‌

走進金希兔場,籠邊的標簽記錄著每隻兔子的品系、出生日期和防疫記錄,負責人紀正友正在將草料倒進食槽。“60天出欄、均重5斤,靠的是精准溫控和飼喂配方。”這裡的自動化傳送帶每小時清理糞便,既保障了衛生,又將廢棄物轉化為果蔬種植的肥料,形成“種養循環”閉環。

金希兔場養殖的肉兔。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金希兔場養殖的肉兔。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科技的力量同樣滲透在兔場。金沙傈僳族鄉通過和省內肉免養殖龍頭企業——金博恆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選派黨員干部、養殖能手5名,到公司學習養殖專業技術。從疫苗注射到飼料配比均採用標准化流程,同時在草料中加入中草藥。

“我們用少量翻白草和黃豆壓成顆粒,再搭配其他草料進行喂養。因為肉兔消化系統比較脆弱,我們加入這個中草藥主要的作用是治腸道炎,效果也不錯。”紀正友指著剛壓成顆粒的草料感慨道。

“聯農帶農”:小產業激活大民生

在觀音堂村的集體經濟規劃中,肉兔養殖被賦予“共同富裕”的使命。目前,9個肉兔養殖棚提供了6個就業崗位,村民既能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也可參與飼草種植和兔舍管理,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

“我就是這個村的,在這裡做工一個月有3300元的工資,從家裡到兔場隻要五六分鐘,守著家、帶著娃,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金希兔場工作人員紀保秀說道。

觀音堂村金希兔場“村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示范戶”聯農帶農機制目前培育了肉兔養殖示范戶20戶,其中黨員示范戶8戶。這一模式展現了另一種可能。合作社向周邊20戶養殖示范戶提供種兔和技術指導,保底回收商品兔,農戶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我們家已經養殖半年肉兔了,從12隻種兔發展到50隻種兔,已經出欄3批2000余隻兔,除去成本收益9000余元。”觀音堂村養殖示范戶蘭志美說,不用他們去找買家,兔場上門來拉走,銷路不愁。

金沙傈僳族鄉金希兔場。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金沙傈僳族鄉金希兔場。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肉兔以繁殖能力強、生長周期短、產肉率高等特點備受市場青睞。金希兔場這種“輕資產、重聯結”的方式,正讓肉兔養殖成為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

“養殖肉兔的經驗給了我們信心,肉兔產業的‘短平快’正適合村集體經濟的裂變式發展。”王雷說,下一步將聚焦肉兔產業鏈的拓展,建造冷鏈屠宰廠,進行深加工等,進一步拓寬聯農帶農渠,發展動員更多的肉兔養殖示范戶,形成鄉內集體經濟產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同時,通過集體經濟產業的發展,提升村級干部綜合管理能力。‌(王維華、楊揚、陳銳)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