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彭山:林下養雞"啄"開鄉村振興致富路

在眉山市彭山區謝家街道鄧廟村,一片50余畝的樹林下,數千隻土雞正歡快地啄食、嬉戲。這些毛色油亮、體態健碩的生態土雞,不僅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更"啄"開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
"每天天剛亮,這些小家伙就自己跑到林子裡找虫子吃。"正在喂食的養殖戶李大姐笑著說。這片林下養雞基地採用"林禽共生"的生態循環模式,雞群在樹林下自然放養,啄食昆虫雜草,雞糞又為林木生長提供天然肥料,形成了綠色可持續的生態鏈。
去年,鄧廟村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創新採用"集體經濟+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發展林下養雞產業。村集體以林地資源入股,企業負責技術指導和市場銷售,農戶參與日常養殖管理。這種模式既盤活了閑置林地資源,又解決了農戶技術不足、銷路不暢的難題。
"我們的雞蛋現在可是'搶手貨'!"星塬家庭農場負責人劉宇垚指著剛裝箱的雞蛋說,"每天2000多枚雞蛋通過冷鏈直供成都各大社區,經常供不應求。"基地還嘗試養殖了100多隻種鴿,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
據鄧廟村第一書記羅江凌介紹,該項目採用"五統一"管理模式,已帶動12戶村民就業,戶均年增收2萬余元。村集體每年可獲得保底分紅6萬元,這些資金又用於發展扎染體驗館等文創項目,形成了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站在樹林邊,望著成群結隊的土雞和忙碌的村民,鄧廟村黨支部書記信心滿滿:"我們要把林下養雞這個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讓'鄧廟土雞蛋'成為響亮的品牌,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陽光下,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這片充滿生機的林地上徐徐展開。
彭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鄧廟村的成功實踐為全區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經驗。目前,彭山區已培育形成林下經濟、特色種養殖、鄉村旅游等多元產業格局。下一步,該區將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讓更多鄉村走上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曾泰霖、馬詩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