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上設備、改茶園、引企業,萬源茶葉謀劃新路徑

讓茶香從早春“飄”到夏秋

2025年03月27日07:3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茶香從早春“飄”到夏秋

3月25日,達州萬源市巴山雲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精制茶車間內,色選機持續振動,經過篩選的優質獨芽接連落入成品腔內。“現在一天能生產兩三百斤精制茶,效率是以前人工手選的上百倍。”公司執行董事鄧間高興地說,隨著精制茶生產效率極大提升,預計今年公司品牌茶與毛茶的銷售比例將從2︰8變為3︰7,為公司帶來數十萬元的收入增長。

被鄧間視為寶貝的色選機,加上精制茶車間的建設,公司實際隻花了30萬元,因為政府給予了40%的補貼。記者在萬源市走訪時注意到,在補貼政策引導下,今年當地有10余家茶企添置了分選機、色選機等設備,不僅延長了加工鏈條,也提高了產能。與此同時,萬源正洽談引進大型夏秋茶加工企業。

擁有25.2萬畝茶園的萬源市,正著力推動春茶提質擴能,加大夏秋茶開發力度,謀劃新的發展路徑。

支持添置設備,延長加工鏈

巴山雲葉公司位於萬源市固軍鎮茶園坪村,翠綠的茶樹從山腳延伸至山頂。“公司選址萬源幾個茶葉大鎮的地理中心,便於收購鮮葉。”鄧間介紹,自3月上旬氣溫回升以來,萬源茶葉逐步進入規模採摘階段。

10公裡外,萬源市知春茶廠負責人王定勇端著茶杯,在廠門口晒太陽——經過連夜炒制,5000斤鮮葉已加工完畢。“往年這個時候,我們正鉚足勁兒炒茶呢。”他回頭指向廠內左側的制茶設備,“這批新家伙把制茶效率提高了一倍。”

這批新設備價值100多萬元,把制茶的殺青、理條、塑型、提香、分選等工序,從單體機生產變為半自動連續生產,特別是新添了加工末尾環節的分選機,提高了產品品控能力。

“炒制全過程茶葉不落地、不沾塵。”王定勇彎腰摸了摸泛著光亮的廠區地面,“政府補貼支持涂裝食品級地坪漆、安裝吸塵排風扇等,我們建成了清潔化生產車間。”

在萬源,茶葉加工設備設施都納入了補貼范圍。這是當地推出的“巴山青”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加工廠改造提升項目。“總的目標是提高茶葉品質,進而創品牌、提高附加值。”萬源市茶葉局局長劉明亮說。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該項目已拿出補貼150萬元,支持了20家茶企。目前,萬源117家茶企和專合社中,達到清潔化生產標准的有65家。

讓茶葉優質又優價,萬源正在城郊的秦巴商貿物流園內建設一個約2萬平方米的茶葉交易市場,以此加強茶葉品質監管,提升本地茶葉形象,從而廣泛吸引外地茶商進入,賣出好價錢。

標准茶園打底,引進加工企業

在記者與王定勇交談間,茶農黃興太挎著茶簍走來。她半天時間採摘的8兩單芽,賣了64元。黃興太家的茶園有2畝,預計春茶能賣1.2萬元左右,加上近兩年茶企開始收夏秋茶,又能為她帶來幾千元的收入,因此她選擇在家務工。

採完春茶,再賣夏秋茶,是萬源茶園的新氣象。“我們夏秋茶開發利用空間大。”在茶葉局工作20余年,劉明亮對全市茶產業發展的短板與潛力了然於心。

長期以來,萬源茶園隻採摘春茶,到了夏秋季對茶園定型修剪,剪下來的茶葉往往被丟棄。“因為以前的茶園不標准,沒有實現機採。如果靠人工採收、加工夏秋茶,效益太低,甚至可能導致成本倒挂。”劉明亮說。

近幾年,在東西部協作等力量支持下,萬源一方面擴大茶園面積,另一方面加緊茶園標准化改造提升。

“對幼齡茶園死亡茶樹進行補種,按照全市茶園種植管護技術方案進行改造,新建水肥一體化、道路和電力配套設施等。”固軍鎮黨委書記於克軍介紹,該鎮現有茶園2.7萬余畝,其中去年改造標准化茶園5000余畝。

目前,萬源約有10萬畝茶園達到機採、機剪、機耕水平,除了推動10余家老牌茶企涉足夏秋茶加工,當地還新引進多家夏秋茶加工企業。“繼續以夏秋茶出口為主營業務。”四川巴山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在芸說,公司去年首次出口500噸綠茶,今年又拿到1750噸的出口訂單。

近日,一家自貢的夏秋茶開發企業來到萬源考察和洽談。該公司計劃在萬源建設2條大型夏秋茶生產線,日產量達2.5萬斤,將成為當地最大的夏秋茶加工企業。萬源市在規劃中明確,要實現春季名優茶、夏秋大宗茶和原料茶的高中低檔茶產品協調發展的產品格局,到2027年,將全市茶業產值從2024年的23億元提升至30億元。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代強 袁城霖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