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養老機器人向我們走來

李祉瑤
2025年03月24日09: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身穿花棉襖的人形機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扭起秧歌﹔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宣告舉辦﹔各種人形機器人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顛鍋炒菜、跑步翻越、收疊衣物、彈琴泡茶,大顯身手……在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迅猛發展的當今時代,你是否也暢想過有一天機器人“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老齡化社會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2025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建議將發展養老機器人納入新的戰略規劃,重點推動社區和家庭養老機器人發展行動計劃﹔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指出,養老機器人的日常使用可能在未來3到5年內逐步變成現實。

  實際上,我國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經在逐步向養老領域拓展。在廣東深圳,部分養老院裡有洗浴機器人、大小便護理機器人、輔助行走機器人等多款智能機器人“上崗”﹔在重慶,穿戴式外骨骼機器人幫助有肢體功能障礙的老年人進行智能化、個性化的康復訓練﹔在江蘇,國內首款養老機器人“大頭阿亮”隨時關照老人吃藥、吃飯和休息,還能連接一系列健康管理和居家安全裝置﹔在北京,長者陪伴機器人“小麗”集日程提醒、聊天、聽歌、查菜譜、緊急呼叫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陪伴……

  這些形態各異的機器人,不僅能照顧老年人的起居、監測健康動態、輔助康復訓練,還能提供情緒價值,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可以看出,機器人養老的暢想其實並不遙遠。

  2023年,工信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人形機器人2025年批量生產的目標,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政府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技術研發﹔2025年,中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准(IEC 63310)正式發布,推動產業實現規范化﹔“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首次出現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傳遞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的積極信號。

  除了政策上的保駕護航,我們還應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充滿信心。目前,我國發展養老機器人已經具備充分的條件: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AI芯片、傳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也日漸成熟。從以DeepSeek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橫空出世,我們可以意識到,技術發展迭代的速度與多領域應用的潛力已經超乎想象。因此,面對人形機器人在融入養老領域時存在護理動作的精准度、情感交互的自然度、復雜環境下的動態處理、數據隱私泄露風險等需要進一步優化的技術問題,我們不妨以樂觀的態度保持期待。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國情、養老服務的迫切需求,在政策與技術的雙重驅動下,機器人養老離我們已不再遙遠。相信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逐步實現技術突破、拓展應用領域、面向社會普及,養老機器人將為老齡化社會提供兼具功能性、安全性與人文關懷的智慧解決方案,我們也將迎來一個更加便捷、舒適的智慧養老時代。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