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20多年持續探訪,八旬美國友人見証古蜀道之變

“我會像候鳥一樣,常常來”

2025年03月24日08:2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會像候鳥一樣,常常來”

3月21日,賈和普體驗廣元麻柳刺繡。 廣元觀察 楊鴻波 攝

3月21日,賈和普在明月峽棧道遠眺。 廣元觀察 袁茹莉 攝

  3月21日下午5時許,廣元市利州區嘉陵江畔,82歲的美國友人賈和普結束了她的蜀道之行。與廣元的朋友道別后,賈和普又期待起明年的相會。

  自2001年初次探訪古蜀道以來,賈和普已25次尋訪這條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道。20多年裡,她開通網站、撰寫書籍、拍攝紀錄片,向全世界推介古蜀道,成為宣傳中國古蜀道歷史文化的國際使者。

  記者近日跟著賈和普和她的朋友們再走古蜀道,了解這位“蜀道候鳥”與古蜀道的故事。

  “一切都沒有變,樹還是那樣綠,石板路還是那麼漂亮”

  “路旁的石欄杆是防止人馬掉下山坡的,路面石板上密集的痕線是防滑的。”春日清晨的古蜀道攔馬牆安靜清幽,一頭銀發的賈和普手持登山杖,站在人群最前面,如數家珍地介紹古蜀道,“和我20多年前看到的一樣,一切都沒有變,樹還是那樣綠,石板路還是那麼漂亮。”

  與以往的路線相似,今年賈和普與她的朋友們同樣選擇從劍閣縣普安鎮啟程,經翠雲廊、劍門關、昭化古城,最終到達明月峽,行程超過300公裡。這一路有古城、古樹、古寺、古道、古關、古棧道、古村落,“就像走進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賈和普說。

  大多數時間,賈和普都選擇用腳步丈量古蜀道。一路走一路拍,盡管來了25次,賈和普還是想要把所見所聞全部記錄下來,既作為美好回憶,也想讓更多人了解古蜀道。

  在翠雲廊,賈和普又見到熟悉的劍閣柏和張飛柏。她掏出手機,對准古樹銘牌上的二維碼一掃,“嘀”的一聲響,古柏的編號、樹齡、守護人等信息便出現在手機上。

  “這些古樹之所以保護得這麼好,得益於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尤其是這兩三年,對古樹的保護越來越好了。”賈和普感慨。

  這也在大朝驛至竹埡鋪——這段少有人徒步的古蜀道上得到驗証。見到路旁一株兩百多年的古柏挂上營養液,並增加了地面施肥孔洞后,賈和普說,這讓她感受到中國人對古樹的敬畏和保護,“修路、修房子都特意避開古樹。”

  “以前還有許多土路,有時遇到岔路,特別容易迷路,所以我后來找不到這條路。不過,現在好了,土路重新鋪上了石板,路旁設置了清晰的路牌,還建了許多亭子、驛站,供越來越多徒步的人喝茶、休息。”時隔多年,再走古蜀道竹埡鋪段,賈和普回憶說。

  “其他朋友看到我們的行程后,已經把古蜀道列入了旅行列表”

  一到明月峽,賈和普格外興奮,一路走一路講。這裡是她和古蜀道故事開始的地方。20歲時,賈和普被一幅唐代畫作《明皇幸蜀圖》深深吸引,圖中左上角懸崖峭壁上的棧道給她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太美了!這種棧道真的存在嗎?”

  站在明月峽的棧道上,腳下是奔流的嘉陵江,遠處是急速行駛的西成高鐵。“不會有人冒著危險修棧道了,也不會有人蹚著水、踩在石頭上拉纖了。”賈和普贊嘆道,現在“蜀道難”已變成“蜀道暢”。作為“劍門蜀道國際旅游終身推介大使”,她希望更多人來走蜀道,了解它悠久的歷史。

  事實上,通過她了解古蜀道,並跟隨她徒步古蜀道的人群確實愈發壯大了。“我們是一個徒步團,這次的體驗非常棒,其他朋友看到我們的行程后,已經把古蜀道列入了旅行列表。”跟著賈和普走了9天后,來自美國加州的夏煒說,“這也許是賈和普執著走古蜀道的原因。”

  賈和普說,她喜歡昭化區蜀道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蒲化平贈送的“蜀道候鳥”書法卷軸,“中國很古老,我很愛古蜀道,我會像候鳥一樣,常常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敏 廣元觀察 袁茹莉)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