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火了,低空經濟火了 反無人機也終於火了
兩次“搶跑” 這家川企等來產業風口

空御科技員工在對產品進行包裝。
空御科技的光電系列設備。
空御科技展示的全域數字化低空安全管控平台。
“空域確定了嗎?”“設備都檢修了嗎?”……
3月18日上午,成都科學城,成都空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吳浩正在反復核對一場反無人機演示活動的細節。演示的場地,是位於成都市雙流區的瀚宇星河無人機培訓基地。
這兩年,吳浩一直很忙。隨著低空經濟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空御科技的主營業務反無人機、低空安全管控成為熱門賽道。研究機構認為,2024年我國反無人機、低空安全管控市場規模達20億元,較2014年增長了約20倍,到2035年則有望成長為千億級產業。
2016年創辦空御科技的吳浩,被認為“守得雲開見月明”。那麼,吳浩是如何走過近10年等待期的?
首次“搶跑”
提前布局反無人機業務,手握成熟產品等來“真需求”
“AB兩面,同等重要。”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張建平說,低空經濟版圖上,無人機、eVTOL等產品構成顯性A面,反無人機體系、低空安全管控則是“隱形”的B面。
2016年,從某科研機構辭職創業的吳浩,面對的是不解乃至質疑。
“那時候,大家都還不怎麼了解無人機,更何況反無人機這個概念,所以我們是‘搶跑’。”吳浩說,2016年至2018年,技術員出身的他和科研團隊一起,在當時公認的小眾賽道反無人機領域研發攻堅。
參照國內外相關領域有限的公開信息,反復實驗、試錯、調試、檢驗。回想當時,吳浩很是感慨,“很煎熬,也很純粹。”煎熬的原因,是作為創業者,他要四處拉融資、風投以確保企業活下去﹔純粹,則是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民用反無人機行業研發團隊,成員們堅信反無人機系統一定可以做成,一定可以迎來產業爆發期。
外界的質疑和遲遲沒有打開的市場,成了橫亙在研發團隊面前的大山。2018年,空御科技第一代系統級反無人機產品面世。雖然是國內首批同類產品,但市場反應平平。
“這款產品性能不算差,但是沒有需求。”吳浩說,在一次推介會現場,有人直接問他:你的產品是不是偽需求?
現實很快給出了明確的答案。2017年4月起,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等多個國內機場,發生無人機干擾民航正常飛行事件。一時間,國內反無人機業務需求猛增。此時外出推介產品的吳浩,面對的目光由疑惑轉為了期待。自2018年開始,空御科技的產品正式由“展場”轉向了市場,等來“真需求”的持續釋放。
此后,空御科技先后推出了多款反無人機設備,成功發布國內首個民用分布式無人機探測防御系統。前述產品均領先國內國際企業兩年時間,從“搶跑”變成了“領跑”。
再次“搶跑”
從“反無”商業化到“管無”率先布局,提前開辟低空經濟新業態
兩個時間節點,被吳浩反復提及:2019年和2024年。他認為,這兩個時間節點是他的“二次創業”。
2019年,空御科技在樂山大佛景區,交付了首個景區系統級綜合反無人機項目。這是空御科技首次在市場化採購中,獲得用戶的實際運用與認可。
“它實現了完整的商業閉環。”吳浩說,與以往客戶採購空御科技的設備、系統用於反無人機演練和技術設備儲備不同。在這筆交易中,從樂山大佛景區提出自身反無人機需求,到市場化招投標,再到產品交付、運用和維護,“每一步,都基於現實應用場景的需要,都指向實際運用。”
以樂山大佛景區為起點,空御科技的反無人機設備和系統步入發展快車道,去年實現營收數千萬元。
相較於反無人機設備和系統,吳浩更為在意的是第二個時間節點。2024年,空御科技發布了“全域數字化低空安全管控平台”,開辟了全新的業態和業務。
這場變化從2023年開始謀劃,並在當年啟動技術研發攻關。吳浩說,在市場開拓中,他發現反無人機市場需求主要來自安全需求較高的景區、場館等特殊地域,規模有限。但隨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化,業務管理部門、無人機設備生產制造商等,對於低空空域安全管控有了更多需求。業內預計,低空安全管控的產業規模將會佔低空經濟規模的20%左右。
在吳浩看來,低空安全管控模式,應該參考車輛交管模式,“這是一種‘合作式管理’,確保飛行軌跡的信息化監測,而不是傳統的反無人機方式處置。這裡面包括做好無人機飛行規劃,協調做好低空交通的監管工作。”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在此之前提前半年開始布局低空安全管控業務的空御科技,已經在四川、安徽、江蘇等地打造了示范應用場景,並吸引多地業務主管部門接洽,再次實現“搶跑”和“領跑”。
行業領跑
推動制定低空安全管控行業標准,為低空經濟發展加上“安全鎖”
即便是再次“搶跑”成功,吳浩也不敢放鬆。眼下,他正著手與同行、業務主管部門等一起,探討制定低空安全管控行業的部分標准,為低空經濟發展加上“安全鎖”。
這件事並不容易。對於新生的低空安全管控行業來說,既無國內外成熟體系可以參照,也無大量的既有商業化模式可以模仿,隻能根據實驗室數據、示范應用場景來摸索、總結。
在行業還沒有全面爆發之際,為何要著急制定標准?
因為,低空安全管控行業更新迭代的速度過快,以至於吳浩都認為,屢次“搶跑”的空御科技距離落后也僅有“一步之遙”。吳浩說,從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過去需要5年乃至10年才能走完的產業周期,現在兩年內就能完成。
在這種快速迭代的狀態下,低空經濟,特別是低空安全管控行業的產業端、用戶和管理者都有點不知所措。尤其是低空安全管控行業缺乏標准的現狀,讓諸多企業和從業者處於迷茫狀態。
不少專家提及,過去一個行業的發展,往往要經歷長時間的醞釀,行業標准也在漫長的產業發展過程中逐步制定和完善。如今,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帶來低空安全管控行業的快速迭代,傳統的標准制定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業態發展的需要。
因此,吳浩期待低空經濟行業標准、特別是低空安全管控行業標准能盡快出台並完善。在此基礎上,解決目前行業泥沙俱下的混沌狀態,確保產業步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空御科技作為行業的領跑者,將為制定行業標准提供自身的思考和貢獻,進而為生產端、應用端和研發端創新突破提供參考。”吳浩說,一旦標准制定並實施,低空經濟騰飛的速度將更快而且“飛”得更穩,空御科技行業領跑者的地位也將會得到鞏固。
早起的鳥兒有虫吃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尹夢奇
“快人一步才能脫穎而出。”接受採訪期間,成都空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吳浩多次提及這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
的確,布局反無人機設備系統和低空安全管控業務時,空御科技都做到了“早發早至”。實踐也証明了“下手早”的好處——預計年內,空御科技營收有望破億元,繼續領跑行業。
為何要“下手早”?早起的鳥兒有虫吃。吳浩說,產業發展的窗口期轉瞬即逝。特別是在低空經濟領域,創業型企業的管理者每個季度都要做出關乎企業命運的決策,並在半年內完成決策落地。在如此快的節奏下,是早做准備、快速接入,還是等等看?
從過往來看,吳浩的選擇,永遠是前者。他的邏輯是:找准了方向后,等待不會帶來任何正面的機遇,反而是企業的消亡。而“現在就做”,企業就有爭先制勝的可能。
當然也不止一個“早”字。踩准產業發展的節點和方向,也至關重要。
從空御科技發展歷程來看,兩次重大決策確立了企業業務體系乃至行業領先者的地位。雖然決策內容不同,但都是結合了行業發展趨勢給出的准確判斷。不去競爭無人機——也就是低空經濟這座冰山海面上的部分,而是探索海面下的那部分:反無人機體系、低空安全管控等配套設施系統。
找准方向,足夠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准位置、發揮優勢。吳浩說,在進軍低空安全管控領域時,自己沒有絲毫猶豫。因為,四川在傳統空管領域擁有優勢企業院所,帶動了傳統空管產業鏈的集聚。同時,四川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省份之一,諸多先行先試便利帶來了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政策優勢。
所以,吳浩說,兩次正確的決策,都是對既有資源稟賦的充分認識和利用,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契機。(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尹夢奇/文 盧春陽/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