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北京首秀!內江木偶戲“出圈” 

來源:內江新聞網
2025年03月23日13:06 |
小字號

3月22日上午,北京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卡酷劇場的燈光漸暗,彩繪木偶在追光中緩緩登台,指尖微顫間,少年張大千的傳奇故事在首都觀眾面前徐徐展開。這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首次亮相中國木偶藝術劇院,亦是百年老藝與現代劇場的一次破界對話。

舞台中央,“少年張大千”正與匪徒周旋,木偶師藏身幕后的雙手如織網般牽動主控線,令木質關節迸發出驚人的生命力——蹙眉、甩袖、疾走,每個動作都精准復刻著川人特有的江湖氣韻。

自清光緒年間,這項需要同時操縱“命杆”“手杆”“腰杆”的絕技,就在資中這方水土代代相傳。2014年,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如今在資中縣木偶劇團陳列室裡,依舊保留著清代流傳下來的精木偶,斑駁的戲服與老藝人的皺紋共同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據了解,原創木偶劇《少年張大千歷險記》以少年張大千求學返鄉途中遭遇土匪的經歷為主線,劇情共分為《綁票》《師爺生涯》《雅賊》《義救樊天佑》《招安·兵變》五幕,生動再現了少年張大千面對困境時的英勇睿智。在人偶合一的表演形式中,劇目融入變臉、吐火、雜耍等元素,進一步豐富演出內容。

散場時,意猶未盡的首都觀眾鄔纓說:“60多歲第一次看木偶劇,真人穿插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樣,挺有新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主席、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會長陳迎憲在演出后評價:“劇作創作很有四川木偶技藝特色,對於北京藝術界來說,新鮮、親切、獨特,掌聲和笑聲就是對它最好的肯定和評價。我們希望推薦它參加中德木偶皮影藝術節,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文化自信。”

這場演出也吸引了大量內江籍在京群眾觀看,木偶戲的鄉音與技藝聯結起游子與故鄉的情感共鳴。“整個表演惟妙惟肖,讓人耳目一新。以前也來這裡看過很多劇,但是像這種形式的還是第一次見到,而且能在這裡吃到家鄉的血橙、花生酥,非常高興。希望資中木偶戲走遍全國、走遍世界,得到更多人喜歡。”家鄉觀眾許琰專程趕來觀看。

這場跨越千裡的非遺展演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成為資中文化的“破圈”之旅。通過北京這一文化高地的傳播,資中木偶戲的技藝被更廣泛認可,讓非遺“活態傳承”邁上新台階。資中縣木偶劇團團長胡海表示,未來劇團將繼續秉持守正創新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更多優秀木偶劇目,讓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這一國家級非遺瑰寶在時代長河中歷久彌新。

演出不僅是藝術展示,更是資中城市形象的立體化推介窗口。當天,現場還設置了資中血橙、資中花生酥等農特產品展示區,將文化體驗與消費場景結合,形成“看木偶、品資中”的文旅鏈條,吸引潛在投資者關注資中。據悉,這場文化盛宴也吸引了不少投促機構和企業關注,資中也借此向八方來賓推介資中的文化底蘊、風土人情和招商引資政策,希望以“偶”為媒,誠邀大家投資資中、興業資中。

來源:內江新聞網

(責編:高紅霞、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