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220余項新材料領域供需場景發布

2025年03月23日07:24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20余項新材料領域供需場景發布

  3月21日,2025“科創天府·智匯蓉城”新材料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大會舉行。本次活動發布了220余項供需內容,助力創新產品“找市場”,搭建起新材料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對接橋梁,精准挖掘出一批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寶藏”。

  現場發布兩份清單

  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之一,活動現場發布了《新材料科技成果供應清單》《新材料企業技術需求清單》。兩份清單聚焦新材料領域,精准對接“供需”兩側,搭建起高效信息交互橋梁,推動創新成果加速落地。

  據介紹,兩份清單囊括了60余項高校院所的成果項目,梳理出50多位高校教授的新材料科研方向,收納90多項在蓉高校的高價值材料專利,同時還挖掘梳理出成都、遂寧、德陽、眉山等地20多家材料企業的技術需求項目,充分提升了科技成果的“曝光度”,切實幫助創新成果對接實際應用場景,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通過今天的發布會,后續供需雙方還會深入交流磋商並公布正式信息,企業將依據材料研發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應用領域開展精准對接,全力推動成果轉化。”代表先進材料聯盟發布企業技術需求的輪值理事長單位、宏明電子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劉成榮說道,“在當下市場環境中,企業競爭核心聚焦在創新與產業化。‘供需’雙方發布信息意義重大,它能精准勾勒應用場景,促使材料研發與實際需求無縫對接,為整個產業鏈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年初時,聯盟就促成了6組成果轉化專班與重點產業聯盟的‘結對’,共同開展企業技術需求挖掘、成果轉化服務。”現場,成都市技術轉移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執行秘書長李佳穗就成都市科技創新惠企政策做了專題推介,“聯盟帶領成果專班,聚焦重點產業,把我們收集梳理的科技成果拿出來多‘晒’,多跨界‘碰撞’,才能夠促成更多的科技成果有效轉化。”

  搭建專業化服務鏈條

  促進3項校企項目現場簽約

  作為促進新材料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及區域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重要平台,成都謀定而后動,積極發揮創新資源優勢,匯聚來自遂寧、德陽、眉山等地科技企業,搭建起“供需對接-校企合作-成果轉化-政策賦能-產業協同”的專業化服務鏈條,成功促成3項校企聯合創新項目進行簽約。

  現場,3項校企聯合創新項目成功簽約。“我們這次與四川大學簽署了關於纖維復合特殊密封材料技術聯合研發的意向協議,簡單來講就是運用高分子復合材料實現良好的密封性,解決發動機的漏油、漏水、漏氣等問題。”成都俊馬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淵介紹道。同時,活動現場發布的兩份供需清單也吸引了鄧淵的興趣,他希望能夠從中尋找到潛在的合作伙伴,會后繼續進行溝通碰撞。

  這已經不是鄧淵第一次參加類似的對接活動,在他看來,活動搭建了向高校及科研院所進行研發咨詢的平台,對企業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市場拓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公眾對新材料行業的認知度相對較少,活動可以讓更多的非專業人士了解企業的產品和供應現狀。“活動在場景、技術、市場、資金等方面都能提供支持,有效促進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鄧淵說道。

  如何實現區域協同發展與科技創新相互賦能,實現互利共贏?“成都最大的優勢在於材料科技創新資源,本地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在西部處於領先地位。”成都新材料產業研究院院長、成都市先進材料產業生態圈聯盟秘書長劉全建議道,“成都可聯合綿陽、德陽、樂山、眉山,在半導體和新型顯示材料、先進電子元器件材料、智能終端材料領域展開合作﹔聯合德陽、眉山、遂寧,聚焦動力和儲能鋰電材料、光伏材料、氫能材料、汽車輕量化材料,助力新能源及汽車產業﹔攜手綿陽、德陽,就高強、高溫、高性能及特殊用途的先進結構與功能材料,推動高端裝備與前沿應用發展。”(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鬆)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