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瀘州瀘縣:聚焦稻蝦產業特色發展 川渝共建“巴蜀魚米之鄉”

2025年03月21日16:2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瀘州瀘縣全力推進天府丘區“水下糧倉”建設,搶抓川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機遇,立足資源稟賦和地域特色,堅定“以漁促稻、穩糧增收”的思路,大力發展稻蝦特色產業,加快融入“川南早蝦”集群發展,與毗鄰地區共建“巴蜀魚米之鄉”,全力打造“中國早蝦第一縣”。

描繪藍圖 構建稻蝦特色發展新格局

優化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編制《瀘縣“巴蜀魚米之鄉”暨巴蜀早蝦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出台《瀘縣稻蝦產業高質量發展意見》,以巴蜀魚米之鄉玄灘核心區、東部核心區為核心,打造國家級稻蝦種養循環示范區﹔在北部丘陵區、中部平壩區、西部生態區差異化發展特早蝦、再生稻蝦和生態蝦﹔聚焦種苗繁育、技術研發、冷鏈物流、品牌營銷、文旅融合和數字賦能六大環節實施“‌六鏈提升”‌行動,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稻蝦全鏈條體系。規劃到2030年,全縣發展稻蝦綜合種養面積40萬畝,聯動重慶永川、江津等地共建100萬畝“巴蜀魚米之鄉”。

突出川渝融合。瀘縣與重慶永川、江津統籌推進精深加工、冷鏈保鮮、倉儲物流、品牌推廣、市場開拓,整合瀘州海吉星農產品批發市場、永川吉之匯農貿市場等平台資源,籌建‌跨區域交易平台,提供價格指數發布、大宗商品期貨交易等服務。促進‌要素互通,探索建立川渝稻漁產業發展聯盟,推行人才資質互認共享,組織川渝兩地產業、技術帶頭人聯席互動,實現川渝稻漁技術員跨區域服務﹔鼓勵兩地專業合作社跨區域流轉土地、連片發展。

推動擴面提質。按照“先規模、后提升”的思路,持續拓展全縣稻蝦種養面積,全力打造200億元稻蝦產業集群。成功將“瀘縣早蝦”納入省級魚米之鄉和川南早蝦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糧經復合項目資金以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等資金,新建稻蝦種養基地。建立漁業發展融資平台,調動金融機構力量,為產業發展主體累計發放貸款,建設省三星級稻漁現代農業園區、千畝稻蝦基地、萬畝標准化稻蝦種養基地、萬畝稻蝦產業環線。全縣年均種植水稻57萬畝,水稻產量連續七年居全省第一﹔稻蝦綜合種養面積17萬畝,小龍蝦產量1.38萬噸,產值6億元,全省第一。

因地制宜 塑造稻蝦特色發展新優勢

創新發展模式。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農戶參與”的稻蝦產業發展模式,成立稻蝦產業聯合社,推動稻蝦養殖場按一個標准建設,科學實施改底、改水,實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配料配藥、統一收購、統一平台銷售”,積極與成都、重慶等大型商超合作,探索稻蝦米、生態蝦商超基地直供模式。構建“基地+農戶”“專合社+會員”“園區+業主+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廣“訂單農業+保底收購”,促成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長期訂單合同,帶動群眾發展稻蝦養殖增收、流轉土地增收、園區務工增收。

規范種養技術。依托豐富的水熱資源,大力推廣“一地兩用、一水兩養、蝦稻雙贏”的新型生態種養模式,成功探索出稻蝦共作“3411”和“雙稻雙蝦”核心技術,錯位發展“台灣大頭蝦”“冬晚蝦”“春早蝦”等高價高質龍蝦,實現每畝“千斤糧、萬元錢”。首次制定“雙稻雙蝦”“早蝦晚蝦”“平田無溝”瀘州市地方標准,為加快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積極構建“科研機構+技術推廣部門+新型經營主體”科技推廣體系,依托國家級、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和省級水產良種場,聚焦水產苗種繁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強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設稻漁綜合種養試驗基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培養種植、養殖、水產等職業農民。

育強經營主體。積極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稻蝦種養經營主體,引育四川省稻蝦香現代農業公司、四川稻蝦旺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大戶。鼓勵新型經營主體採取轉包、出租、入股等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全縣稻蝦種養戶數達2.4萬戶,規模最大的海牧專合社,有管理人員46人、會員3萬余名。

挖掘潛力 打造稻蝦特色發展新高地

提升產業能級。在核心區建成日交易量達10噸的稻蝦交易市場,依托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建設項目,搭建電商服務平台,打通“互聯網+小龍蝦+稻香大米+物流”線上線下雙軌銷售通道,實現省內訂單當日送達,省外次日送達,邊遠地區24小時送達,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

培育特色品牌。構建小龍蝦和稻香大米雙品牌驅動機制,加強品牌培育、認定、宣傳、保護與推廣,注冊“海牧”“鑫禾椿”“一片金黃”“川蝦農”“溪河兩岸”等商標,創建“四季香米”“泰香軟米”等優質大米品牌。成功注冊“雙稻雙蝦”區域公用品牌,成立瀘縣生態漁業協會,開啟了區域公用品牌培育之路,並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認証,推動瀘縣早蝦逐步從“區域特產”向“國家名片”的跨越。

豐富產業業態。充分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開展養殖基地風貌塑造,編寫“龍城蝦歌”,舉辦龍蝦節、廚藝爭霸賽等活動,建成集“生態度假、休閑旅游、龍蝦美食、文化展示、娛樂購物”為一體的“一站式”龍蝦消費綜合體系,不斷延伸產業鏈,推動餐飲等服務業提檔升級,促進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曾佐然)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