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成都雙流榮獲教育部認定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24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成都市雙流區憑借扎實的工作與顯著成效,從眾多參評區域中脫穎而出,被認定為“2024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這一榮譽的背后,是成都市雙流區在教育領域深耕細作、創新探索的生動實踐。那麼,雙流區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中究竟有哪些亮點?讓我們一探究竟。
雙流區被認定為“2024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錨定“一個目標”,全力推動教育變革。雙流區以先鋒姿態錨定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目標,全區上下一心,將教育發展置於優先位置。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專門確立“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程”,明確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根本性轉變任務。為此,雙流區出台《關於推進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若干措施》等10項支持政策,以真金白銀投入,做到教育優先發展、優先保障。區財政更是全力落實教育經費“兩個隻增不減”,嚴格執行並持續提升生均公用經費標准,為教育發展筑牢堅實基礎。
突出“四維聯動”,提升辦學質量。為滿足市民對更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需求,雙流區從賦能、擴優、建圈、強鏈4個維度發力,致力於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創新“政府主導、學校自主、國企參與”的“兩主一參”新型管理體制,為新建學校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同時,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再孵化”機制,讓名校集團孵化出更多優質資源。附屬學校與高校攜手,構建“設施共享、品牌共用、人才共育、特色共創”的“四共”合作機制,打造結構完善、融合發展、特色鮮明的“環高校基礎教育發展生態圈”。針對相對薄弱的鄉鎮初中,實施“公辦初中強校工程”,抬升學校品質底線,推動全區辦學質量整體提升。
做實“五套加法”,打造優質教師隊伍。雙流區深知教師隊伍是教育發展的關鍵,為此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保障隨當地公務員動態調整”的“兩項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年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全區公務員年平均工資收入。通過“編制+編外”模式,提升師資保障水平﹔實施“長效+專項”策略,提高教師工資收入﹔開展“交流+輻射”活動,激發城鄉教師活力﹔推行“規范+激勵”措施,增強隊伍發展動能﹔構建“內培+外引”格局,培養更多名師,全方位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雙流區被認定為“2024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深化“五項改革”,推動內涵發展。圍繞發揮基礎教育“基點”作用,雙流區在義務教育階段重點推進“五項改革”。深化“雙減”改革,實體化組建“雙減”工作專班,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義務教育“新課標、新課程”,推進“基於課程標准的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以省級重點課題為引領,開展大規模教育質量監測與心理健康篩查服務,精准把握教育發展態勢。深化教育數字化轉型,制定實施方案,打造智慧教育“雲平台”,完善智慧校園建設,推動教育現代化。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創新支持體系,完善隨班就讀模式,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雙流區將持續鞏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成果,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學校內涵品質,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邁上新台階,奮力譜寫雙流教育強區建設新篇章!”雙流區教育局負責人堅定地表示,未來,雙流區將以此次認定為新起點,繼續在教育領域深耕細作,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環境,讓教育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強大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