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縣:把“群眾的話”聽懂 把“群眾的事”辦實

![]() |
壩壩會。通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
“朱以貴200元,朱以武200元,朱以常200元……”簽名確認、按捺手印、清點現金……村民們依次領取屬於自己的退款,臉上滿是笑容。
這是3月17日,在巴中市通江縣諾江鎮七水村召開的“有事找紀檢·解決靠組織”壩壩會中的一幕。
此前,諾江鎮紀委在“有事找紀檢”走訪中收到群眾反映,七水村黨總支委員兼2社社長蒲某為解決水池缺水,違規向群眾收取攤派費用的問題。經進一步核實,蒲某某因違反群眾紀律被立案調查。
問題查實后,群眾的心結解沒解?處理的結果群眾滿不滿意?還需要同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同群眾心貼心、面對面交流,把“群眾的話”聽懂,把“群眾的事”辦實。為此,按照“黨委+紀委”雙當場原則,諾江鎮把“有事找紀檢·解決靠組織”壩壩會開到了群眾“家門口”。
壩壩會上,諾江鎮黨委書記通報了全縣、全鎮一年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有事找紀檢”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情況。鎮紀委書記吳泊熹則通報了蒲某某違規向群眾收取攤派費用的違紀案,並現場公開退賠違規收取的費用共計5950元。
村民們圍繞自己關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惠民惠農政策等內容,紛紛向鎮村干部提出了質詢。
“土地裡全是石頭,我們根本沒法耕種。”
“沒有安裝排水管,一下雨水就從橋上直沖房屋,我們住在裡面也心慌喲。”
針對現場提出的問題,鎮、村干部採用問題“由誰辦、何時辦、辦多久”的回答方式,一一作出整改承諾。
“針對復墾工作,我們已經籌措了20余萬元,恢復了100多畝土地,目前正在再次清理石塊,鋪設地膜。”
“我們將在現場核實后立即啟動整改工作,確保在6月主汛期前整改到位。”
耐心真誠的態度獲得了村民們的陣陣掌聲。該場壩壩會共收集群眾問題、建議23條,其中通過網格群收集在外人員訴求11條。現場還開展了群眾滿意度測評,並以現場連線方式向在外人員通報主要訴求收集和化解情況,群眾的滿意度達到100%。
“拿這兩百塊錢我又可以去買十幾隻小雞仔了,確實很高興。”
“我們說的問題,現場都說清楚了政府要怎麼做,我還是很滿意的。”
“當場清退違紀資金,互動問答,不僅讓老百姓解開心結,更讓村裡的黨員干部受到教育,彰顯了我們黨委、政府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堅決態度。”諾江鎮紀委書記吳伯熹說,這種群眾“看得見”的方式,讓群眾對執紀監督成效更加可感可及。
這樣的鄉鎮黨委、紀委“雙到場”壩壩會不是個例,“熱鬧”的場景同樣發生在巴中市通江縣各個鄉鎮(街道)。
在楊柏鎮新橋河村,一場壩壩會正在進行。在“有事找紀檢”有獎知識問答的環節,群眾紛紛舉手回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當天,該鎮還將“書記”“鎮長”大接訪搬到壩壩會現場,收集群眾訴求。
“有事找紀檢·解決靠組織”壩壩會設計了實事交賬、案例通報、退賠兌現、線上民情、現場互動、解決辦理6個環節。同時,各鄉鎮可根據轄區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如表演廉潔文化節目、現場指導監督平台使用方法等,以多種群眾易於接受的形式,把“有事找紀檢·解決靠組織”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今年以來,巴中市通江縣積極探索創新,根據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實際情況,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新一輪“有事找紀檢·解決靠組織”群眾“不滿意”事項起底化解工作。
一張“聯系卡”到農戶、一個“網格群”到家庭、一場“壩壩會”到村社、一次“流動接訪”到鄉鎮,該縣紀委監委以“線上+線下”雙渠道多元化收集訴求、反饋成效。“線上”通過網格群、12345熱線、“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微信公眾號等平台,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並及時化解,反饋辦理情況,實現“線上”監督“一鍵達”﹔“線下”依托“流動接訪”“壩壩會”“茶話會商”等載體,開展通報典型案例、“案后”涉案資金公開退賠兌現、“滿不滿意”群眾說了算公開測評等環節,並以開門接訪、入戶走訪、帶案下訪、回訪測評等形式深入基層,把“群眾的話”聽懂,把“群眾的事”辦實。
“一方面,線下通過日常走訪、信息收集和問題上報,能夠精准掌握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線上借助網絡平台和網格群,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群眾尤其是在外務工人員隨時反映訴求,網格員也能及時回應和反饋。雙線結合,確保群眾急難愁盼收集和成效反饋無遺漏、無盲區、無死角。”縣紀委監委黨風室主任孫青山介紹。
截至目前,巴中市通江縣召開“有事找紀檢·解決靠組織”壩壩會110場,印發“有事找紀檢”海報、聯系卡等5萬余份,化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80件,推動返還群眾財物308萬余元。
“群眾關心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就是我們工作的發力點和著力點。”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拓展“有事找紀檢·解決靠組織”載體形式和路徑方法,不斷提升依靠身邊組織、服務身邊群眾、解決身邊急難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胡鵬、趙珂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