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仁和區:為文旅產業持續健康成長注入“稅動力”

3月,春風送暖,攀枝花市仁和區迤沙拉村迎來一年一度的“姊妹節”。這個延續了600余年的俚頗彝族傳統節日,以長街宴、打跳舞、篝火晚會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是仁和區全域旅游發展的“金字招牌”。為助力民族地區經濟與文化協同發展,稅務部門以政策落實、服務創新和精准解困為抓手,積極為當地文旅產業持續健康成長注入“稅動力”。
直達快享,稅惠政策強產業
近年來,仁和區依托迤沙拉村“姊妹節”等特色節慶活動,推動“非遺+文旅”深度融合,進一步挖掘“起、毛、納、張”四大家族特色文化,打造相關文旅IP,建成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迤沙拉村的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村民們也辦起了民宿、農家樂,端起了“旅游飯碗”。
“姊妹節”活動現場。仁和區稅務局供圖
納樓是當地的一家彝族特色民宿,以“納家包谷子”為主題,客棧內部設有展示當地特色彝族繡品、農特小商品等物件的展廳,連餐桌上的桌布都是當地特色的彝繡,憑借其獨特的民族風情,深受廣大游客喜愛。“姊妹節”期間,納樓的院子裡座無虛席。
“這段時間我們的客流量、訂餐量大幅增加,最多的時候一天有十多桌客人。今年春節和‘姊妹節’我們收入就有10多萬元。”納樓老板納茂樓介紹,“這期間,稅務部門上門給我們宣傳政策,教我們網上申報,讓我們能享受優惠,減輕經營負擔。”
據了解,為護航迤沙拉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稅務部門緊跟區域發展戰略,積極組建“文旅服務專班”,聚焦行業發展需要,針對民族特色旅游企業、民宿、文創開發等市場主體,推出“一企一策”精准服務。“姊妹節”期間,稅務部門上門對民宿、餐館、研學中心等市場主體展開“一對一”宣傳輔導,確保納稅人及時享受政策紅利。
據相關數據顯示,此次“姊妹節”,迤沙拉村共累計接待游客6.1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70萬元。
高效便捷,稅費服務利商戶
“姊妹節”的“春遇姊妹”共富集市內,各類商品琳琅滿目,集市結合迤沙拉文化特色,匯聚了俚頗彝繡、苴卻硯、張家酒館等百余個特色展位,從彝繡到民族服飾,從民族美食到文創產品,游客們穿梭其間,挑選著心儀的商品。
稅務干部宣傳社保繳納相關服務。仁和區稅務局供圖
“迤沙拉不僅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談經古樂的核心傳承地,也是中國第五大名硯——苴卻硯的礦石產地之一。”苴卻硯工作坊展位前,工作人員張興國正忙著給游客們介紹產品。
“這段時間游客多,我們開票數量也多。現在都能線上開票,遇到不會的也能線上咨詢,顧客消費起來更方便了,我們也更輕鬆了!”張興國說。
“姊妹節”期間,迤沙拉村客流量激增,“春遇姊妹”共富集市內數百個特色展位平均每天接待6000余人次。商戶們面臨開票量多、開篇數額大等問題,稅務部門組織“青年服務小隊”,以線下走訪現場輔導、線上推送操作指引、在線提供咨詢服務的方式,幫助商戶們熟練掌握電子發票操作運用,快速解決涉稅問題,大幅提高商戶們的開票效率,為旅游消費加上“稅引擎”。
惠旅便民,辦稅春風暖游客
作為“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氣候溫暖宜人,自然環境優美,享有“陽光康養勝地”的美譽,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全國知名的旅游勝地,尤其吸引了眾多“候鳥”游客前來過冬。
為了助力讓“流量”變“留量”,稅務部門持續創新服務舉措,精准識別文旅需求,為村內民宿經營者量身定制《涉稅事項指南》,進一步簡化辦稅流程,並通過“候鳥”涉稅服務計劃,為外來游客提供個稅咨詢、社保繳納輔導等便利服務,助力迤沙拉文旅不斷釋放新活力。
彝族特色文藝表演。仁和區稅務局供圖
“我去年考取了執業藥師証書,要怎麼進行納稅抵扣?”移動服務點前,成都游客王女士在稅務人員的現場輔導下成功申報了納稅抵扣。
據悉,為更好滿足納稅人需求,持續提升游客體驗感,仁和區稅務局創新服務模式,在迤沙拉村設立“移動稅費服務點”,組建“青年宣講小隊”和“黨員先鋒隊”,聚焦群眾關切,為迤沙拉的商戶和游客們現場涉稅問題。今年“姊妹節”期間,服務點累計為游客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解決發票開具、個稅申報、社保繳費等疑難問題10件。
稅務部門通過政策賦能、服務提質、精准紓困,不僅助力文旅產業“美美與共”,更推動民族團結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優服務護航民族地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讓迤沙拉文旅產業的“詩和遠方”在稅惠春風中綻放新光彩。(唐雅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