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哨兵”站崗 自動車間育苗
看成都春耕現場的硬核科技

無人機實施田間管理。
鋼鐵“稻草人”守護麥田。
全自動育苗車間。
春回大地,成都平原的田間地頭也忙碌了起來。AI機器人、數字管理系統、智慧農機……各種“黑科技”“鋼鐵衛士”紛紛登場,成都春耕現場秒變“科幻大片”。
■ 集成聲光驅鳥功能 鋼鐵“稻草人”守護麥田
在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的田野間,一台身著藍“衣”的機器人忠誠地守護著麥田,看上去格外乖萌。它不只是驅鳥的“稻草人”,這款由四川熵辰智禾研發的智能設備名叫“阿崍”,不僅外形討人喜歡,還集環境監測、作物分析、病虫害預警於一身,堪稱現代農業的“智慧眼”。
“阿崍”的個頭不算太大,可全身上下都是“寶貝”:搭載了多維傳感器與AI算法,實時採集溫濕度、光照等10余項氣象數據,生成精准氣象報告,為農戶決策提供科學支撐﹔通過超高清攝像頭與圖像識別技術,智能監測作物葉片狀態,提前預警病害風險。更巧妙的是,“阿崍”集成聲光驅鳥功能,能減少作物損失。
■ 全自動育苗車間 每小時產出72000株秧苗
走進新津農彩農業的全自動育苗車間,隻見育苗盤流水線般穿梭,偌大的車間隻有兩個人,每小時卻有72000株秧苗高效產出,相比傳統人工育苗方式,工作效率提升9倍以上。
“用這台機器制作蔬菜秧苗太快了!我們兩人一天就能完成50多萬株苗,過去20人一天都不一定能完成這麼大的工作量!”育苗工人興奮地說,機器育苗不僅工作效率高,秧苗的成活率、品質和標准化程度也大幅提高了。
新津農彩農業還新建了蔬菜種子智能化催芽室,該催芽室能縮短育苗周期,其設備可智能化精准調控植物所需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即使在極端低溫下也能穩定為農戶培育蔬菜種苗,確保不誤農時。
■ 無人機空中洒藥 每天覆蓋400畝麥田
14日,崇州市楊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田間,無人機飛過麥田上方實施田間管理。“90后”農業職業經理人王伶俐正根據屏幕實時顯示的田塊病虫害熱力圖,手持遙控器指揮無人機進行精准操作。
“這台‘鋼鐵蜻蜓’每天能守護400畝麥田。”她輕點按鍵,藥劑化作薄霧均勻洒落,與傳統人工相比效率提升數十倍。
據王伶俐介紹,她管理著崇州的4200余畝土地,目前,針對小麥的第二輪植保作業已經接近尾聲,現在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業,輕鬆又高效。合作社有各種高科技設備、機械共89台(套),在抓緊小春田間管理的同時,他們還忙著檢修智能設備,確保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唐海龍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泳 粟新林 受訪單位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