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牆”打亂世界經濟 “架橋”彰顯中國從容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釋放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並提出一系列經濟外交新舉措。與此同時,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卻仍在對外構筑“小院高牆”,揮舞關稅大棒企圖操控全球貿易市場,嚴重加劇世界經濟不確定性。
多名國際問題專家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確定性日益成為全球稀缺資源的背景下,中國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在“以中國的確定性穩住不確定的世界”。這也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發展前景廣闊。
高水平對外開放再提速
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3.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外貿增長規模達2.1萬億元人民幣,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穩固。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穩定外貿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培育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增長點”“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新型離岸貿易”等方面提出穩外貿具體舉措。
此外,“大力鼓勵外商投資”也在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並建議從“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加強外資企業服務保障”等方面加大引資穩資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宋青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新開放舉措將為境外企業和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發展提供更多市場新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分析說,中國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能讓外界更真實地感受到中國的發展,還能在當前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盛行的國際背景下,彰顯中國的開放態度和多邊主義立場。這有助於進一步正面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對促進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發展將產生重要且積極的影響。
關稅戰、貿易戰代價已漸顯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美國等個別西方國家奉行“本國優先”政策,頻繁揮舞關稅大棒,筑起貿易壁壘,給世界經濟帶來嚴峻挑戰。從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對等貿易與關稅備忘錄》以“公平貿易”為名對貿易伙伴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到兩次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等關鍵商品額外加征10%關稅,美國政府的一系列單邊主義舉措不僅嚴重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也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沖擊,阻礙全球經濟復蘇。此外,加拿大不顧中方多次反對和勸阻,執意對自中國進口的相關電動車輛、鋼鐵和鋁等產品採取單邊限制措施,不僅損害中加經貿關系,也影響了正常貿易秩序。
“新關稅政策正將世界拖入貿易戰泥潭。”美國《紐約時報》指出,針對美國的新關稅政策,歐盟已宣布將於今年4月起對價值28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威士忌等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罕見公開批評盟友,稱此舉“威脅歐洲就業、推高通脹,完全背離自由貿易原則”。然而特朗普政府仍一意孤行,3月12日在華盛頓商業圓桌會議上,特朗普宣稱“關稅可能繼續加碼”,並將其標榜為“重振美國制造業的戰略工具”。
事實上,這種關稅戰、貿易戰等保護主義政策的代價已日漸顯現。美國《福布斯》雜志近日分析稱,關稅雖可作為談判籌碼迫使貿易伙伴讓步,卻嚴重損害美國作為“規則維護者”的國際信譽。美國《國會山報》更尖銳地指出,美國正因單邊主義政策“失去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對“去全球化”浪潮的失望情緒持續蔓延。美國《外交事務》雜志網站也發文警告稱,美國主導的“不平衡國際發展模式”正迫使全球南方承擔代價。
中國“恆量”角色愈發凸顯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在美國堅持單邊主義,推動“脫鉤”“斷鏈”,給世界經濟帶來嚴峻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倡導多邊主義,積極促進國際合作的立場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共鳴,其中也包括歐洲。
斯塔默領銜的英國工黨政府自去年7月上台后就將改善對華關系視為其主要外交政策目標之一,中英高層近期開展密集互訪,在金融、農業、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達成多項合作成果。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期也多次釋放緩和對華關系的信號。她提到,中國是歐盟重要的貿易伙伴,雙方可以在某些領域達成協議,甚至進一步拓展雙邊貿易和投資合作。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24年中歐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7858億美元,同比增長0.4%,中國繼續保持著歐盟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
“中國對歐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歐洲可以成為中方信任的伙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兩會外交主題記者會上表示,中歐雙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過友好磋商妥善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共同開辟下一個值得期待的50年。
中國和其他全球南方國家同為發展中國家,對於共同發展有強烈共識。今年1月,印尼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國,同時,今年還有9個伙伴國加入“金磚大家庭”﹔作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中國今年將主辦上合組織峰會,巴西、南非今年還將分別主辦金磚和二十國集團峰會。“我們要在國際上發出一致聲音,維護共同利益,不斷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王毅在今年兩會外交主題記者會上表示,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將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同其他全球南方國家一道,譜寫人類發展的歷史新篇。
對此,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趙可金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析說,面對美國濫用關稅施壓、頻繁“退群”等行徑,中國通過金磚機制擴容、上合組織峰會等平台凝聚南方國家共識,系統性推進制度性反制與合作,表明了中國正以開放促發展、以合作謀安全,將自身崛起與全球南方命運緊密聯結。在全球“經濟凜冬”中,中國外交的“恆量”角色愈發凸顯。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錢峰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捍衛國家利益的同時,繼續擴大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與各國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機遇,且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和中國合作,表明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相關政策在世界廣受認可,中國為當前國際經濟、政治和治理秩序注入了穩定性和正能量,也正如王毅在今年兩會外交主題記者會上提出的“以中國的確定性穩住不確定的世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國新冠 賈曉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