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拆遷安置小區管理難題如何破解?自貢大安區全省依法治理試點小區巧用“良方”給出答案

2025年03月14日16:02 |
小字號

小區依法治理能力水平的高低,關系到居民的安居樂業以及整個城市的長治久安。

近年來,自貢市大安區馬沖口街道沙魚壩社區鑄鋼印象小區以“微治理”推動基層治理大提升,不斷夯實居民法治意識、增強居民法治獲得感。去年7月,鑄鋼印象小區被確定為全省依法治理試點小區。3月11日,記者走進鑄鋼印象小區,探尋這裡新變化背后的“治理密碼”。

鑄鋼印象小區是拆遷安置小區,共有7個單元,現有居民5500人。“人員結構復雜、家庭收入較低,法律意識淡薄、矛盾易發、多發,是安置小區存在的普遍問題。” 沙魚壩社區黨委書記喬劍認為,要讓居民安居樂業,就要改變居民的法律意識,提升社區服務功能和管理體制,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所在。

近年來,社區黨委強化黨建引領,將制度建設貫穿社區自治、法治、德治全過程,以楓橋式社區警務建設作為推進社區治理的重要抓手,在鑄鋼印象小區著力打造“鑄鋼驛站”社區治理微品牌。整合“燈城義警”“居民小管家”、輔警、保安等6支隊伍,實行24小時錯時、錯位、重點區域巡邏,實現最快1分鐘接出警。同時,不定期開展法律知識宣講,把支部建在網格上,不斷轉變居民思想意識。隨著物業服務與社區治理的有機融合,為社區依法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2022年的一天,“燈城義警”在一次巡邏中發現,幾名可疑人員正在對幾輛電動車進行偷盜,並砸壞車輛車窗偷竊財物,當即擋獲可疑人員並交由公安機關,為居民挽回經濟損失10萬余元。截至目前,小區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3%,居民安全感大幅度提升。

“2021年7月,我們以黨建為引領創建我市首家紅色物業,發揮黨的政治功能,把牢物業服務的正確方向,著力解決好居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物業問題。通過這幾年的努力,鑄鋼印象小區鄰裡關系越來越和諧,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物業費收繳率也在逐年上升。”物業公司負責人崔俊欣喜地說。

“作為調解人,我們先進行矛盾調解,如上升到司法程序,我會將調解的糾紛達成協議后,通過紅梅黨員法官工作室依法予以確認,最終產生法律效力。”據喬劍介紹,社區依托“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成立的“喬劍名師工作室”,化解了居民之間的各種矛盾,成為社區依法治理中的另一個特色。

去年9月,居民賀某駕駛無號牌電動車由於操作不當,將行人陳某撞倒,經交警認定,賀某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后因陳某的各種醫療費,雙方未達成一致。喬劍依托由社區制定的“網格調解—社區調解—喬劍調解—紅梅法官調解”四級化解機制開展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將矛盾成功化解。社區構建的“三事分流”機制,自試點工作以來,12345熱線投訴、信訪數同比下降70%,社會滿意度提升至95%。

幾年來,隨著小區“硬件”“軟件”不斷提檔升級,社區還加緊了小區便民服務、法律服務“內功”的修煉,構建了“15分鐘便民生活圈”,用“三線建設”精神凝聚人心,打造“鑄鋼印象”“鑄鋼龍門陣”文化陣地,提升居民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氛圍,鑄鋼印象小區不僅有“面子”,更有了“裡子”。

“小區綠化、衛生、安全都做得比較好,平日裡,法制宣傳、講座也不少,住在這裡,讓我們提升了法律意識,還很有安全感,幸福感太強了。”提及居住滿意度時,業主韋桂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微治理”讓居民的幸福感“具象化”,也激發了社區凝聚力。如今,走進鑄鋼印象小區,綠蔭扶疏、春意盎然。愛心家園溫馨告示、法律法規文化牆科普知識宣傳欄,給人細致入微的貼心感覺,溫馨和美之風扑面而來,依法治理的新風尚蔚然成風,讓鑄鋼印象小區實現了從“安居”到“樂居”的完美蝶變。

來源:自貢網 自貢融媒記者 王樂樂 李鵬程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