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發布首批醫療康養機器人需求清單

22類機器人有望“上崗”

2025年03月14日08:1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2類機器人有望“上崗”

  成都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需要進食照顧、翻身護理等智能照護﹔四川省第三退役軍人醫院需要康復機器人,實現康復患者下肢的主被動訓練……

  3月12日,成都市機器人醫療康養場景應用供需對接會舉行,成都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分別發布首批機器人進養老服務機構、進醫院場景需求清單。同時,供需雙方還圍繞醫療康養場景應用落地進行了深入交流。

  發布兩項清單,涉及22類機器人

  當天發布的兩項清單,共涉及22類機器人:機器人進養老服務機構涵蓋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情感陪護等多個方面,涉及4家養老服務機構、5個項目﹔機器人進醫院則圍繞醫療輔助、智能導診、藥物配送等方向,涉及9家醫療機構、10個項目及4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機構亮出需求,企業現場接招。輔助坐站康復機器人、心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康復助力機器人……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正同步進行9個項目20余款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總經理孫淼介紹,該院研發的智能3D醫療高速打印系統,可以替代傳統骨科外固定產品,為四肢骨關節的創傷急診和術后固定提供精准個性化治療。

  成都芯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睿則帶來了一款黑色“頭盔”。“這款腦功能評估與孤獨症輔助診斷系統,可以識別腦電波在大腦執行不同任務時的變化,以此進行ASD(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早期診斷識別。”馮睿說,目前該設備已在錦江區開展試點,孤獨症有效識別率達90%以上。

  創新體制機制,助力新產品落地

  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已聚集1006家企業。同時,擁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以及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等具有頂尖科研實力的高校院所。既有產業優勢,也有研發抓手,成都如何推動機器人在醫療康養領域走在前沿?

  “我們在成都主城區設立了兩個康復機構,車程僅10分鐘,但需要在兩個區分別辦理証件。”馮睿表示,按照現有體制,要在全市所有區(市、縣)設立康復機構,耗費時間太長,“希望相關部門優化政策流程。”

  新產品落地難,需要從頂層設計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在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裝備制造產業處處長劉莎看來,產品的不斷創新,也在推動政府職能部門流程“再塑”,“我們正積極探索改革,出台有利於企業創新發展的好政策,讓體制機制跟上創新步伐。”(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責編:李強強、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