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通道”解答百姓幸福生活“密碼”

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達7200萬人次。“我所在的殷墟博物館去年2月開館,到今年2月滿一周年的時候,共接待觀眾180萬人次。三星堆博物館去年接待觀眾達600萬人次。”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第三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星燦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說,博物館一票難求,文物成了“明星”,這激勵考古工作者繼續用手拓展歷史。
在陳星燦看來,出現“博物館熱”的主要原因是: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化產品,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讓人們願意到博物館去了解我們的歷史。他認為,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興的事。“這也激勵我們考古工作者做好考古發掘,做好文物的闡釋和展示”。
在第三場“委員通道”上,9位全國政協委員現場回答記者提問,解答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密碼”。
“縣級醫院的醫療人才培養工作,是重中之重。”全國政協委員、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傅小雲談起他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援助的經歷。幫扶期間,傅小雲等專家通過授課、臨床手把手教學實踐等多樣化培訓機制,為當地縣醫院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伍。兩年幫扶結束后,該醫院的職工滿意度從幫扶前的72.6%上升到88.4%。“我不僅感到欣慰,更為整個中國大地上正在進行的醫療幫扶成績單而驕傲。”傅小雲說。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陵水文羅鎮副鎮長、五星村黨總支書記黃麗萍分享了五星村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的好做法。五星村是一個傳統的黎族村,曾是個貧困村。“得益於黨的好政策,五星村芒果種植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果園,都蓋起了‘芒果樓’。”黃麗萍說,芒果不僅成了“致富果”,芒果樹也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
在“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西藏林芝墨脫縣人民法院一級法官白瑪玉珍為家鄉“打Call”:“墨脫實現了高原孤島向美麗邊城的時代蛻變。”2024年來墨脫旅游的游客達60萬人次,是全縣人口的40多倍。“老百姓現在在家裡辦起了特色民宿,賣起了石鍋雞等本地美食,吃上了生態旅游飯。”白瑪玉珍說,越來越多墨脫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群眾增收的路子也越來越寬。
全國政協委員阿拉騰達來是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隊長。烏蘭牧騎的蒙古語意思是“紅色的嫩芽”,因此烏蘭牧騎隊也被稱作“紅色文藝輕騎兵”。
阿拉騰達來說,1958年,烏蘭牧騎隊建隊之初隻有9個人、1輛馬車。如今隊伍不斷壯大,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一直沒變。今天,在內蒙古大地上活躍著75支烏蘭牧騎隊伍,3000多名隊員每年開展演出1萬多場。他們緊跟時代步伐,利用互聯網技術,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演出模式,讓全國更多的觀眾都能欣賞烏蘭牧騎的演出。
“我現在正在青海‘援青’,近距離感受著三江源人們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也成了當地的榮譽牧民。”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連玉明說,三江源國家公園率先實行“一戶一崗”制度,這裡有兩萬多名生態管護員日夜堅守。
“正因為有這樣千千萬萬的守護者,才讓三江源頭、中華水塔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整體提升,三江源頭水資源涵養量年均增長6%以上。”連玉明說,在這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生態文明現代化開啟新篇章。
截至2024年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478家,市場總值佔總體超80%……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用一組數據詮釋了“國際金融中心始終是香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
“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得益於國家的發展進步。”施榮懷說,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這不是一句空話。香港的未來在於與國家同頻共振,如今國家賦予香港新的戰略定位,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會長何潤生說,橫琴是結合兩地優勢的“桃花源”,琴澳一體化發展用事實向世界証明:“一國兩制”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
全國政協委員、台盟浙江省委會主委陳清莉分享了兩名在浙江生活安家的台灣同胞的故事。其中,一名台灣同胞在大陸生孩子后,和大陸同胞一樣享有產假和生育津貼,還榮獲了“浙江省三八紅旗手”等稱號﹔另一名台商在上世紀90年代就到杭州投資,在浙江生活了30年,得益於相關政策,他完成了創業轉型,和家人生活得很好。
“在大陸有許多像他們這樣的台灣同胞,隨著相關待遇政策的深入實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不斷探索,支持台灣同胞來大陸追夢、筑夢、圓夢的政策紅利將會持續釋放,發展的動力也將會更加強勁。”陳清莉希望,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能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者、貢獻者和受益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劉昶榮 楊月 秦珍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