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石棉縣:優化種植結構 開創新“橘”面

最是一年好“豐”景,正是橙紅橘黃時。近來,雅安市石棉縣的耙耙柑、明日見、血橙、黃果柑等柑橘品種接連上市。
從孕育出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雜柑新品種——黃果柑,到明日見、甘平、耙耙柑等12個優質品種不斷擴充柑橘種植版圖,石棉縣的柑橘產業正不斷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柑橘銷售期延長
走進美羅鎮坪陽村,碩果累累的林間,果農曾健強正在抓緊採摘黃果柑。十余人的採摘隊伍穿梭在果樹間,裝滿了一筐又一筐果籃。
“一共種了近3畝果樹,今天採摘的是黃果柑,預計產量4000公斤。接下來,將接著售賣明日見、耙耙柑等品種。預計全部採收產量能達7500公斤。”曾健強介紹,目前地裡還嫁接改良了甘平、川津1號等柑橘新品種。
經過十多分鐘的路程,一部分黃果柑運到了坪陽黃果柑專業合作社。挑選、套網袋、裝箱……一箱箱經過挑選的黃果柑包裝完畢,等待發車。
“明日見和黃果柑各訂5箱,地址山東省淄博市……”一旁,坪陽黃果柑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徐登文的手機又收到了新的訂單。
“目前,合作社主要銷售明日見、血橙和黃果柑,每天訂單穩定在500公斤左右。我們根據訂單需求,每天去地裡進行收購,保証水果的新鮮度。”徐登文說,十月份到年底主要銷售愛媛,一二月份銷售甘平、耙耙柑,現在正是明日見、血橙、黃果柑的暢銷期。黃果柑預計能賣到五月份,主要通過網上店鋪和微信進行銷售。
徐登文坦言:“現在柑橘的品種日益豐富,銷售季節從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並且新的柑橘品種價格喜人,果農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推動柑橘產業發展
石棉縣位於大渡河中游,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出了地理標志性農產品黃果柑。今年,石棉以黃果柑為主的柑橘種植面積達5.2萬畝,預計柑橘總產量約11萬噸。
柑橘銷售期長達8個月的背后,得益於石棉縣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引進並示范柑橘新品種的高接換種技術,同時優化早、中熟品種的種植結構,以此提升柑橘的市場競爭力。
“截至目前,全縣引進甘平、明日見、陽光1號、愛媛等柑橘新品種12個,高接換種推廣面積累計達1.51萬畝,其中2024年高接換種面積5000余畝。”石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為了加速品種更新換代,推動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石棉縣積極與四川農業大學等高等學府及研究機構在柑橘品種選育、標准化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成功培育出多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進一步壯大了石棉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在政策支持上,石棉縣以示范片建設為核心,推動黃果柑提質增效與品種優化,連續三年出台《石棉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獎勵扶持政策》,激勵村集體、合作社等主體參與示范片建設。至今,全縣已建成17個柑橘示范片,總面積超1650畝,發放獎補資金110余萬元。
來源:雅安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