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

“新物種”,歡迎來成都“上班”

成都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成立

2025年03月11日08:18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物種”,歡迎來成都“上班”

  成都科創生態島。

  沃飛長空推出的“飛行汽車”。

  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天行者1號”。

  日前,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在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的基礎上,又加挂了一塊牌子——成都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場景”一詞,強調“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

  這塊牌子,將成為成都推動新技術應用推廣,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抓手。

  為什麼要設這個中心?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場景”。

  比如,生產機器人並不是為了看稀奇,其落地場景可以是環衛作業、智能巡檢,或是在戶外、樓宇進行智能配送等。

  比如,推出無人機並不是為了純炫技,它可以用於氣候監測、文旅娛樂、城市巡查、醫療救援、耕地保護等場景。

  再比如,無人駕駛方面,開通西博城、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封閉區域無人駕駛專線等也是應用場景。

  如果把新技術、新產業比喻成一架飛機,那麼應用場景就是起飛的跑道。從0到1的過程中,場景可以讓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讓新技術有“用武之地”﹔從1到N的過程中,場景可以讓企業提升創新能力,以此迎來爆發式成長。

  就如當下備受關注的宇樹科技,其研發的機器人產品亮相今年央視春晚,展示了全自動走位變隊形、靈巧實現手絹拋擲與回收的產品性能,隨后獲得不少買家青睞,產品實現熱銷。

  對於城市來說,場景則為政府打開了新的招商育商模式,助推形成新質產業。

  國電高科副總經理赫義明曾直言,“對扎根市場多年的企業而言,他們很多時候並不缺資金,而是缺產品的應用場景。”城市要做的,就是要釋放“真實的場景機會”。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5.7%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成都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將成為紐帶,為新技術、新產品找到契合的應用場景,以此助力城市發展能級再提升。

  如何推動場景創新?

  蛇年春節,成都交子大道的科技成果街頭秀上,成都企業沃飛長空研發的飛行汽車公開亮相。

  距離“打飛的”還有多久?沃飛長空相關負責人介紹,飛行航線是這一場景的關鍵,而為盡快落地飛行汽車場景,成都在去年已經完成城市低空載人出行驗証飛行,打通了城市低空出行航線運作流程,為未來eVTOL商用模式奠定了基礎。“最快2026年市民就可以體驗飛行‘汽車’。”

  人工智能、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新物種”已經呼之欲出,這些技術如何讓市民生活更美好?成都以城市為試驗場,為場景提供“應用場”。

  在頂層設計方面,成都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加挂“成都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牌子,新設立“場景創新部”,形成了涵蓋全市重點產業鏈、市級行業部門、市屬國有企業、區(市)縣的場景創新工作力量。

  在產業端,成都在16條重點產業鏈組建了場景工作小組,推動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重點產業鏈開展場景創新工作。此外,住建、交通、規自、城管、水務、衛健、教育、文旅、環保等15個市級部門以及市屬國企也組成了場景工作小組。

  不僅“搭場景”,還要為企業“找訂單”。“搭建場景,而不是簡單給予企業一筆訂單。”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成都將統籌場景需求收集、場景機會發布、場景供需對接等活動,為市場主體涌現出的新技術、新產品開辟更多全新應用場景,提速產業化進程。

  哪些場景率先落地?

  真實應用場景帶來的市場,企業已經有感知。

  “去年以來,成都幫助包括我們在內的諸多機器人企業對接了許多不同場景,加快了我們技術驗証進程和產品的落地。通過這些場景對接,我們獲得的成都本地客戶就有接近100家。”3月5日,在2025年度機器人產業推進工作會暨成都市機器人產業協會首次會員大會現場,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黃山透露。

  中科源碼(成都)服務機器人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魏偉表示,研究院在倉儲等方面已有落地應用,目前正在和溫江區的一些康養機構進行合作,找准社會需求和痛點進行研發。

  “隨著低空經濟的深入推進,工業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廣泛。”縱橫股份董事長任斌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公司將積極拓展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例如在電力、林草、公安、環保、水利等領域利用無人機進行更高效、更安全的巡檢和監測工作。

  應用場景是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推廣應用的市場載體。最偉大的科技創新,終將回歸生產生活本身。

  在場景創新促進中心成立后,全市首批場景需求——2025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區域20個科技創新應用場景已於3月10日發布,活動聚焦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無人駕駛、智慧交通5大領域,發布了20個科技創新應用場景清單。

  更多場景的落地,意味著企業將有更多訂單。未來,還將有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成都“接單”。產業化、商業化演變,將因一個個真實的場景而加速。(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喆 劉泰山 李艷玲 成都日報資料圖片)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