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自主創“芯” 鍛造“硬核”實力

2025年03月10日08:38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自主創“芯” 鍛造“硬核”實力

路維光電的“潔淨廠房”。

  營收超百億元,是四川華鯤振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砥礪市場的“成績單”。比營收數據成色更足的,是華鯤振宇在中國算力市場的地位——國產算力規模領先,是華為在全國唯一“鯤鵬+昇騰”雙戰略級合作伙伴。

  華鯤振宇的奮進,與城市合拍。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成都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及,今年將重點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扎根成都深耕電子信息產業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成都企業,正以科技創新鍛造“硬核”實力,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技術創新筑基

  成都企業錘煉國產算力“硬核”實力

  查看企業的營收數據,頗有些“開挂”的感覺——從第一年6200萬元到2024年的超百億元,華鯤振宇的營收額每年保持數倍甚至10倍以上的增長。“伴隨大模型技術的發展,算力市場迎來需求上的變化。”華鯤振宇高級副總裁劉東認為,除市場因素外,成都這座城市良好的產業生態為企業的快速成長提供了不少助力。

  成都是華為重要的戰略合作城市,華為在成都設有多達3個創新中心,涵蓋人工智能與智改數轉、數字機器人與數字服務等領域。京東方、百度、吉利都曾在蓉舉辦供應商大會、合作伙伴大會。城市自身更是聚焦產業鏈供應鏈搶先機、育優勢、補短板,精准建圈強鏈。“鏈主+鏈屬”聯動上下游左右岸,成都集成電路產業鏈日益變長、變大、變強。

  同樣以華鯤振宇為例。它成立近5年,已累計有30萬台“成都造”服務器走向全國市場,海外市場開拓也於去年啟動。同時企業堅持本地採購,帶動本地上下游產業鏈。目前已經實現了20%以上比例的本地來料供應,且該比例還在持續上升中。

  產業有聚集才能成鏈。在成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已聚集2000多家,分布在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等多條細分產業鏈條上。“成都造”服務器陣列中涌動的數據洪流,在悄然改寫西部乃至全國數字經濟敘事方式的同時,也將企業推向業務形態多樣拓展的新局面。

  同樣以華鯤振宇為例,其已聯合600余家伙伴完成超5000個行業解決方案認証,實現從技術適配到場景落地的無縫銜接。 “在硬件研產之外,我們增加了綜合解決方案的業務。”劉東告訴記者,DeepSeek大模型發布后公司迅速響應,加大算力調度和數據處理與大模型適配,可以為接入DeepSeek的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助力其“知識庫”建設,讓用戶在使用中獲得更准確、完整的輔助。

  生態共建賦能

  構筑技術應用“熱帶雨林”

  在成都高新西區一片5萬平方米的建筑群裡,成都路維光電有限公司的“潔淨廠房”晝夜運轉,產出一種名為“掩膜版”的特殊石英玻璃。玻璃上密布微觀電子線路圖形,它是新型顯示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材料。

  “2019年,中國首片自主研發的G11高世代顯示面板用掩膜版走下我們的成產線。”路維光電集團研發總監兼研發中心主任司繼偉介紹,這一自主創新一舉將中國掩膜版行業推入國際先進行列。

  路維光電的“硬核”突破,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縮影。繼2020年規模突破萬億元之后,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保持穩健增長,成渝地區成為排名國內第四、全球前10的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地。

  近年來,成都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通過“鏈長制”工作機制給予重點培育,按照“強設計、補制造、擴封測、延鏈條”的思路,聚力打造中國“芯”高地。

  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目前已聚集400余家集成電路企業,其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1家,推動34個億元以上項目、22個10億元以上項目加速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涵蓋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以及裝備材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京東方、華為、英特爾、中電熊貓……一大批知名企業在成都布局,濃郁的產業氛圍裡,華鯤振宇、路維光電等本土鏈主企業加快發展,鏈屬企業錯位抱團,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高地闊步前行。

  企業連線

  成都積微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胡偉:

  作為一家成都本土培育壯大的大宗商品全產業鏈服務型平台企業,我們以新技術賦能,當前平台年業務總量超1200億元,鏈接上下游企業約11萬家。

  自成立以來,積微物聯緊跟國家政策指引方向,聚焦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線上打造產業互聯網平台,線下構建綜合型智慧園區集群。

  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我們構筑起服務實體產業轉型發展的產業生態圈,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鋼鐵、釩鈦、鋁、銅等大宗商品的在線交易、智能倉儲、高精加工、智慧物流、再生資源處置、供應鏈服務、數智化轉型等。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平台和技術優勢,持續在服務型制造、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方面發力,成為既懂行業也懂數字化的綜合服務商,跑出企業發展加速度。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