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多點發力 統籌推進

成都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2025年03月10日08:3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是代表委員們高度關注的熱門議題。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平競爭、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政務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高效辦成一件事”等眾多關鍵詞,都與營商環境建設密切相關。

成都也在多點發力,持續創新政策、優化服務、強化法治保障、加大金融支持等,統籌推進,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觀點·優化營商環境

用暖心服務增強企業信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用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的信心。”成都常態化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用心用情解決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

“2005年我在成都創立了啟陽汽車集團,此后逐漸發展成為一家以汽車產業為龍頭,涉及金融科技、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集團。”全國人大代表、啟陽(成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麒,在回顧創業歷程時十分感慨,“企業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支持。”

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實現從鏡片、光機到投影顯示設備整機全產業鏈自研自產的企業,在家用投影市場實現全球出貨量第一。“這離不開企業在發展中實實在在享受到的政策支持,包括人才落戶、稅收優惠、審批流程簡化等。”全國人大代表、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波說。

法治環境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作為法律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四川恆和信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正國認為,法治化程度越高,市場規則越清晰,交易就越安全,企業家的心理預期就越穩定,干事創業也越有動力。李正國舉例道,在加大科技創新方面,民營企業投入多、風險大、回報慢。要在融資、市場准入、人才、要素支持等多方面發力,比如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擴大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專項的通道,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機制等。

“我相信《民營經濟促進法》出台后,一定會對民營經濟發展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建議,地方政府應將民營企業政策執行納入考核體系,確保落到實處、落地有聲。

連線·有需必應、無事不擾

多維度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在成都開公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現在,境外投資者在成都,“零見面、零成本”就能開辦企業。

“真是太方便了!通過全程電子化審批,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開’公司了。”近日,合肥皓宇芯光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企業開辦“一窗通”系統,向成華區市場監管局提交了外資企業分公司的全程網上設立登記申請,迅速被工作人員審核通過。該企業成為成都市第一家完成“全程電子化登記”的外商投資企業,這標志著全市外資企業登記服務邁入數字化新階段。

企業扎根后,如何降低其辦稅繳費成本?成都堅持用戶思維,把企業所需的服務送到面前,“稅惠春風添動力,利民利企開新局”的實踐正在上演。

“稅費優惠政策為企業創新提供了相當大的支持,僅去年我們公司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227萬元、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565萬元。”全國人大代表,建龍集團四川川鍋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焊培中心主任、焊工高級技師唐成鳳說,“政策紅利用到實處,咱們培養的技工手藝更精了,企業發展的底氣也更足了!”四川騰盾科創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深有感觸,公司財務負責人表示:“金牛區稅務局通過稅費優惠工作專班上門服務,疑難問題快速處理,為我們及時提供稅費優惠政策輔導,為我們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

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如何幫助其清除“成長的煩惱”?成都常態化推進“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拿出真招實招為企業紓困解難,不斷增強企業發展信心,著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努力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品牌,正在深入成都企業家心中。“政企工作群,我幾乎是每天必看!這是高效解決問題的渠道,企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在群裡求教求助。”玉湖冷鏈副總裁、成都公司董事長王駿分享道:“這樣扁平化的溝通方式,極大提振了我們的信心。”截至2月28日,全市共走訪服務企業9.23萬戶(含工業),線上線下聯動收集急難愁盼問題和訴求建議2.91萬個,辦結2.85萬個,辦結率97.89%。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茜 唐小未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