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化資源、加大補短力度,代表委員——
為文旅品牌“出圈”支招

▎兩會視線
今年,“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等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推動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其中,文旅品牌的打造成為多位代表委員共同關注的話題,大家紛紛為文旅品牌“出圈”支招。
要用創新手段講好傳統文化故事
目前,“四川造”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已接近150億元,引發海內外熱議。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陳光浩看來,這部電影採用三星堆、大熊貓、川菜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川元素,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在電影爆款品牌基礎上,四川將進一步挖掘豐富的天府文化寶庫。”陳光浩介紹,接下來,四川將培育更多“跟著電影游四川”“跟著音樂游四川”等創新場景,拓展從影視爆款誕生地到熱門打卡目的地的文旅融合新探索,持續釋放文化和旅游的消費潛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也提出加強文化資源的挖掘。阿來表示,在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文旅融合成為許多地區推動經濟發展、提升文化影響力的重要策略,但有些地方的本土文化尚未被充分挖掘和創造性利用,景區之間仍存在較多同質化的問題。“如何讓文化作為旅游產品的靈魂,真正滲透到開發中,是我一直關注和思考的。通過什麼樣的體制、機制來推動文化影響旅游業,怎樣才能將文化的軟實力呈現、轉化出來,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當下不少火‘出圈’的東西,都源於對厚重歷史文化的傳承。我們川劇也有很多劇目源自歷史。”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也認為,傳統文化的挖掘仍大有潛力。他表示,現在全社會尤其是年輕人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強烈,對國潮、國風青睞有加,這給文化從業者傳遞了鮮明的信號——要用創新手段講好傳統文化故事。“我也期待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催生更多現象級的爆款文旅品牌。”
要著力提升文旅產品服務能力
代表委員非常關注文旅品牌的產品力,對文旅產品服務能力提質升級提出建議。
沉浸式觀展、購買文創產品……近年來,打卡博物館成為不少人旅游的重要一站。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喆軒重點關注“文博熱”的延續。例如,“文博熱”溫度不減,眾多文博場館嘗試延時開放,讓更多游客有機會感受文化魅力。但在延時開放的過程中,文博場館也要注重管理的人性化。“延長開放時間后,博物館水電、安保等方面支出也會同步增加,博物館從業人員相應的待遇與管理等,同樣應該得到重視。”
來自徒步游熱門目的地,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漢源縣永利彝族鄉古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望春介紹,古路村去年接待游客18萬余人次,全村旅游收入達700萬元。“目前鄉村發展旅游業的共性難題是基礎設施存在短板,希望能獲得更多硬件資源的投入,為游客帶來更豐富的服務。”鄭望春說,村裡新設的網紅廊橋將於今年“五一”前啟用,還有鄉村特色民宿預計同期開放。
“文旅產業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讓從業者倍感振奮。”全國人大代表、樂山日報社主任編輯楊心平說,近年來,“把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已成多地的共識,包括樂山等地還進一步提出要增強自身國際性旅游品牌的吸引力。
“要達成國際旅游目的地目標,需要有針對性地提煉核心元素,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和海外推廣力度。”楊心平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