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共建“一帶一路”這些“熱詞”引熱議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為四川發展賦能

成都即將恢復和增開直飛馬德裡、東京航線的消息,近日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在全球化的今天,公眾對“對外開放”最直觀的感受,是飛到世界其他城市有多便利。
政府工作報告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今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並明確提到,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
四川正在加快構筑向西向南開放戰略高地,2024年高規格召開了全省對外開放發展大會,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如何以對外開放為四川發展賦能?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對外開放“熱詞”,代表們展開熱議。
熱詞點擊:西部陸海新通道
加大支持力度,暢通道、強樞紐
全國人大代表、資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廷安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他這次帶來的建議之一,就是支持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通路。
《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主通道由三條通路組成,其中西線通路以成都為起點,構建四川經貴州至廣西北部灣港的鐵海聯運大通道。“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通路上,規劃新建和提升改造項目僅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項目未開工。”劉廷安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能在“十五五”啟動建設。
劉廷安說,四川需要加快從大通道、大平台、大市場、大環境等多方面著力,構建對外開放格局,“其中,大通道連接內外,亟需強化通達、暢達和快連。”
建大通道,不僅是基礎設施通道,還有物流通道。省會成都的北、西、南均已有區域性物流承載設施,成都東部地區還是空白,劉廷安提出,依托成渝鐵路擴能改造,在成都都市圈東南向的資陽布局建設天府南國際物流港,打造成都東向的高能級陸港。
“強化打造物流樞紐。”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文理學院副院長苟興龍也有相同的觀點,本次全國兩會他把關注點聚焦到川渝萬達開地區。
苟興龍說,萬達開地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出北上的主要門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正在共建多式聯運合作試驗區,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建議支持達州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從鐵路、公路、水運三方面著力,促進萬達開一體化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熱詞點擊:共建“一帶一路”
優化產業布局,形成合作示范
共建“一帶一路”是對外開放的重要板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形成一批示范性合作成果。
說到“標志性”“示范性”,全國人大代表、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喻渝深有感觸。總部位於成都的中鐵二院是國內首批出海的設計企業,60多年來,走過了一條“借船出海”“搭船出海”再到“造船出海”之路,主導、參與了亞吉鐵路、中老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
喻渝說,共建“一帶一路”是為了共同發展,國內相關領域、相關企業要結伴而行、抱團出海、補強短板,以項目為載體,共同帶動中國設計、中國融資、中國裝備和中國運營一體化全產業鏈“走出去”,並推動中國標准國際化。
除了工程建設,四川還有不少生產型、外貿型企業積極“走出去”,深度參與並推動國際合作,本土企業長虹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家老牌電子信息企業,長虹在制造、技術、供應鏈、銷售等方面都積累了相當的實力,近年來,長虹出口收入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在海外布局了4個研發中心、6個制造基地和16家經營性公司,初步形成了全球化經營格局。
“在科技創新浪潮奔涌的當下,制造業企業應做好產業布局和轉型,更好地推動中國新質生產力走向世界。”全國人大代表、長虹電子控股集團董事長柳江說,中國制造正在邁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企業作為科研創新的主體,應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讓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更多青睞,共同把“中國制造”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柳江表示,將持續拓展海外市場,打造內外暢通的產業鏈供應鏈﹔在助力“中國制造”更好“走出去”的同時,通過加強與海外院所、企業、高校的務實合作,把國外更多先進技術、優秀人才、資金資源“引進來”。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眉靈 陳俊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