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協委員呂群:建議將輔助生殖技術全面納入醫保

“今天聆聽了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我深受鼓舞。特別是報告中提到的把‘身邊小事’當做‘頭等大事’,我有很多切身感受。”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生殖中心主任呂群向記者表示,“比如醫院智慧化場景的應用可以進行線上預約、挂號等,節約了人工排隊時間。而醫保支付系統也跟微信等聯網,使就醫流程變得更通暢。”
致力於衛生醫療事業的呂群2022年曾提出提案,建議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經過多方努力,四川省在2024年11月將11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范疇,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今年,呂群帶來了更多關於生育支持政策方面的提案。
建議將輔助生殖技術全面納入醫保
“在國家各級相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全國已有19個省份將部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就四川而言,2024年11月1日起,將取卵術等13項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呂群表示,以輔助生殖技術前的檢查為例,需要5000元左右,對於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合並症的患者,這項費用可能過高。
呂群還指出,目前納入醫保的輔助生殖技術僅佔全流程的1/3,仍有大部分費用需要患者自付。因此,她建議,醫保部門制定合理的醫保政策,將輔助生殖技術全面納入醫保,並加強監管。具體而言,可以將輔助生殖技術中必要的檢查費和藥品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同時,明確規定非必要、效果不明確或存在爭議的項目不納入報銷,確保醫保資金用於真正有需求的領域。
“合理設定報銷比例和額度也是關鍵。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醫保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輔助生殖技術的實際費用,制定差異化的報銷比例和額度。”呂群表示,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必不可少。“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物價水平的變化,以及醫保基金收支情況的波動,醫保支付政策應適時進行調整。定期對輔助生殖技術的費用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報銷項目、比例和額度,確保醫保政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呂群還認為,對於低收入家庭、失獨家庭等特殊群體,可以給予額外的補貼或提高報銷比例,體現醫保政策的公平性和人文關懷。
建議制定明確的“生育力保存”醫保支付范圍
呂群介紹,近年來,腫瘤患者日益年輕化、低齡化,而由於診療手段的提高,生存期也明顯延長。因此,年輕且有生育需求的腫瘤患者,他們希望在治療前獲得“生育力保存”的咨詢與幫助。
“生育力保存技術對腫瘤患者尤為重要,通過該技術,可以在治療前保存患者的生殖細胞或胚胎,為未來生育提供可能。”呂群表示,生育力保存技術的費用因技術、地區、醫院等因素而異。以凍卵為例,一般在3萬元以上。“而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這筆開支不小。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醫保尚未將生育力保存納入報銷范圍。 ”
為了給更多人留下“生”的希望,呂群也建議,醫保部門可以制定明確的生育力保存醫保支付范圍,包括精子冷凍、卵子冷凍、胚胎冷凍等常見的生育力保存技術,以及相關的檢查、手術、藥物等費用。同時,根據不同的技術和項目,制定合理的醫保支付比例和限額,確保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另外,醫保部門要加強對生育力保存服務的監管,建立健全的醫保支付審核機制和費用監控機制。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進行規范,加強對醫保基金使用情況的監測和評估等。
“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生育力保存技術和醫保政策的宣傳,提高公眾的認知度和知曉率。”呂群還表示,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加大對生育力保存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動技術創新和發展,提高生育力保存技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成本,為更多的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生育力保存服務。同時,加強對生育力保存技術的倫理和法律規范研究,確保技術的合理應用。(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昌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