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立法空白 四川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回應現實需求

人民網成都2月27日電 (記者朱虹)為切實加強安全管理,防范遏制事故發生,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在司法廳的支持下,起草了《四川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草案)》(以下簡稱《規定》)。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在不少行業領域仍存在空白,那麼《規定》力求解決哪些關鍵問題?和過往相比,又有哪些獨特亮點?
今日,在省政府政策吹風會上,四川省司法廳立法二處副處長李清表示,制定《規定》,一方面填補立法空白,構建系統完備的法規制度體系。2024年施行的《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應急管理部令第13號)對工貿行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進行了規定,但其他行業、領域仍存在制度空白。目前,我國僅有個別省(區、市)以政府規章形式制定了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我省《規定》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等上位法要求,銜接應急部規章要求,提取各類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最大公約數’,從完善作業安全保障制度、規范現場作業流程、強化政府監管三個方面作出具體詳細規定,適用於四川省各行業、各領域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並在附則明確非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可以參照本規定執行,構建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全覆蓋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在立法過程中,書面征求省級有關部門(單位)及各市(州)政府等意見,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到成都、瀘州等地和有關單位調研,與基層一線管理人員和生產經營單位代表座談,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完善,形成《規定》草案並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李清說,在調研座談過程中,梳理總結四川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的有益做法,形成一些原創性的制度設計。
第三,在制定《規定》過程中,四川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立法針對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回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的現實需求。針對近年來四川省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中中毒、窒息事故佔比很大的問題,明確安全風險辨識、台賬管理、分級管控以及作業前檢測、作業中通風、持續外部監護等有效措施。
李清介紹,針對農村地區有限空間作業事故頻發問題,要求屬地結合季節性特點加強宣傳指導,採取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安全常識、作業流程和防范措施﹔針對盲目施救擴大傷亡的問題,明確加強培訓和應急處置演練,科學組織施救。同時,結合時代發展特點,以科技賦能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加快關鍵技術集成攻關和整合應用,強化安全技術人才培養,鼓勵運用智能化設施設備開展安全風險管控等工作或者替代人工作業,降低安全風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