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流動黨員管理困境,遂寧如何讓 “游擊隊” 變身 “正規軍”?

“目前流入地已修改,電話沒有變化,”2月24日,四川遂寧市委組織部,西南片區流動黨員黨務工作者李丹一邊修改電腦上流動黨員台賬,一邊在電話中再一次確認流動黨員趙兵的信息,電話對面,安居區西眉鎮工作人員手中也有這樣一份台賬。
當1.81萬名“候鳥黨員”的足跡遍布13省、編織起城市運轉的隱形經緯,川中城市遂寧正進行一場靜默而深刻的治理改革。自去年以來,遂寧將全國劃分為5大區域,設14個地區流動黨員綜合黨委和400余個基層黨組織,建立“1+5+14+N”組織體系,並將所有流動黨員詳細信息記錄在冊,由流出地發起需求,流動黨組織主抓教育,流入地提供屬地支持,三方通過定期通報、聯席會議形成管理閉環。
1.81 萬名流動黨員的治理困局:
“去向難掌握、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
川中腹地遂寧,戶籍人口346萬,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達128.95萬人,流動黨員1.81 萬名,相當於每 15 個黨員中就有2人處於流動狀態。
這些“候鳥黨員”遍布全國13個省份,近四成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從廣東的流水線到新疆的建筑工地,從成都的網約車到上海的快遞站,他們用汗水支撐著城市運轉,卻長期面臨“去向難掌握、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 的尷尬。
“過去我們的管理沒有系統化。”遂寧市委組織部組織一科科長楊佳向記者展示了改革前的台賬:57 個流動黨組織扎堆北京、 深圳等 11 個城市,成都一地就有20個重疊設置的黨組織,這些黨組織各自為政,覆蓋黨員僅佔流出總數的 30%。
改革前,市縣鄉村組織、人社、工商聯、總工會等“多層級、分條塊” 抓流動黨員、農民工管理、商協會洽談等服務,不僅資源力量未有效整合,難免各自為政、推諉扯皮,導致工作實效大打折扣。還有少數依托商會成立的黨組織活動常淪為“商會活動”,黨務經驗不足的負責人難擔教育管理重任﹔多頭管理導致黨員“ 被通知開會多,實際問題解決少”,部分黨員甚至選擇“ 隱身”或“挂 空”。
更嚴峻的是,1.7 萬農民工黨員中 ,48.1 歲 的平均年齡與38.3%的大專學歷比例形成人才錯配。“鄉村振興最需要的中堅力量,正在城市毛細血管裡流失。”
“破冰”之路從建立准確台賬開始
統計信息時曾被誤會為電信詐騙
改革從打破行政壁壘開始。通過全域管理改革,首刀砍向“分地域、按籍貫”的傳統模式。
“過去縣鄉各自在北上廣深‘扎堆建組織’,三、四線城市卻成管理真空,這種‘打補丁’式建設注定低效。”遂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黨建辦主任劉武揚表示,遂寧將全國劃分為 5大區域,建立“1+5+14+N”組織體系:1個市級協調小組統籌華北東北、西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5個片區黨委,下設14個地區流動黨員綜合黨委和400余個基層黨組織。
每個片區黨委由市級駐外機構“ 一把手”挂帥,整合退休后長 期居住在外地情況,統籌選派退二線(退休)黨員領導干部和優 秀黨務干部擔任地區流動黨員綜合黨委書記,目前已吸納33名退二線(退休)黨員干部、400 余名商(協)會骨干擔任下設黨組織書記,組成“銀發+少壯”組合。
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電腦上,有一份台賬:籍貫、年齡、職務、工作地點、類型等一一在列,這張表上,清晰記錄著1.81萬流動黨員的信息。
“我們通過縣、鎮、村三級,對所有的流動黨員進行了信息摸排,就是要建立一個最准確的台賬。”關於信息統計,一名流動黨員黨組織負責人坦言,最初一些黨員接到電話時,還以為是遇到了電信詐騙,“不少流動黨員感嘆,我們離家這麼多年,第 一次感覺到組織隨時在身邊。”
“服務型黨建”的遂寧方程式
“讓黨員找得到家,並體會家的溫暖”
跨地域協同曾是最大難點。改革前,流出地、流入地、流動 黨組織三方責任模糊。
“寧可上前一步交叉,也不退后一步空白。”遂寧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宋良勇說,作為流出地,遂寧主動上前一步,建立“組織對組織”機制,由流出地發起需求,流動黨組織主抓教育,流入地提供屬地支持,三方通過定期通報、聯席會議形成管理閉環,變黨員個人“多頭找、多地跑”為組織“直接轉、直接管”。
在資金保障方面,整合城鄉基層治理項目經費、農民工服務 站點補助、工會關愛服務農民工工作經費等 400 余萬元,投入保 障流動黨員黨組織工作經費,採取租賃、與駐外機構共用、流入 地黨組織共建等方式保障活動場所。
當城市化不可逆轉,基層治理既不能簡單“追著人跑”,也不 能坐等“鳳凰還巢”。遂寧的解法是——把組織建在流動線上,讓黨旗飄在工位旁,用服務溫暖異鄉人。 目前,通過開展“有事找 支部”活動,定期與流動黨員溝通聯系, 已解決証件異地辦理、 隨遷子女入學、大病醫療救助、討薪維權等具體問題 0.8 萬個。
此外,黨組織服務還延伸至“雲端”。
遂寧開發“紅土先鋒”線上平台,黨員在線即可參加“遠程黨課” ,系統上線半年訪問量破萬次。線下,結合實施村黨組織書 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回引 1033 人返鄉並儲備為村 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動員178名人才入鄉“新農人” 回村發展, 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遂寧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除了解決自身所面臨的問題,他們還致力於為跨區域治理打造一個可復制的制度樣本。
“要做優服務,推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實體化’,真正讓在外黨員找得到‘家’,並體會到‘家’的溫暖和力量。”宋良勇說。(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來源:封面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