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長短劇行業之爭 短劇該有“獨播”嗎?

回歸“內容為王”才能百花齊放

2025年02月27日10:0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長短劇行業之爭 短劇該有“獨播”嗎?

年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的中國微短劇,已超越電影成為文娛產業新引擎,也成為互聯網播放平台的兵家必爭之地。2月20日,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上,愛奇藝CEO龔宇發言,點名紅果短劇在微短劇行業內要求合作方簽署排他性協議,抑制行業發展。微短劇行業的競爭規則成為焦點。微短劇市場是否存在獨家合作模式,2025年的短劇行業又該如何在競爭中實現良性、持續發展?

短劇競速也是品質競速

《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2024年短劇市場規模達504.4億元,用戶規模5.76億,佔網民總數的52.4%。數據背后,是用戶對“短平快”內容的強烈需求:單集1-3分鐘,強沖突、快節奏的敘事模式,精准契合碎片化消費習慣。

前文被指的紅果短劇因崛起迅速,成為行業黑馬,這與其免費模式疊加精品化內容的雙重策略不無關系。在其“精品化”路線指導下,前有聚焦歷史文化、非遺傳承的《重回永樂大典》《錦衣巷》﹔后有春節檔《好一個乖乖女》《牆外桃花牆內血》等百余部多題材短劇同時上線,共收獲193億的總觀看量。憑借“流量+品質”閉環,紅果推動短劇向精品化轉型,最終贏得市場。同時,“免費觀看+廣告分成”模式又降低了用戶門檻,精准覆蓋了微短劇受眾。據悉,該平台累計分賬破千萬元的版權方已超過20家。

與此同時,長視頻平台也在加速入局短劇賽道。騰訊視頻打造微短劇品牌“十分劇場”,成績喜人﹔優酷被爆計劃將長劇集數砍至8集,試圖“無痛轉型”﹔愛奇藝也曾推出“微劇場”“短劇場”。可以預見,長視頻平台的加入,理應讓微短劇市場從單一的流量爭奪轉向內容創新、制作升級與商業模式並重的生態競爭,從而迸發出全新活力。

長劇獨播策略 正平移至短劇

被指抑制行業發展的排他性協議,又指的是什麼?是否會影響行業發展?北京青年報記者就此話題採訪了相關業內人士。影視公司宣傳總監徐樂分析,“這指的是合作中涉及的獨播模式。不過獨播策略是內容行業的通用規則。”

徐樂舉例表示,在長劇市場上,愛奇藝曾以《狂飆》《人世間》等獨播劇實現流量與收入雙增長,騰訊視頻憑借《繁花》《三體》鞏固口碑,優酷則通過“白夜劇場”的獨播劇鎖定垂直用戶。

甚至,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海濤也曾在一場演講中分享過一張圖片,該圖片顯示愛奇藝長劇分賬體系中,獨家首播劇的分賬系數達到100%,明顯高於其他合作類別劇目。

“無論長短劇市場,獨播模式都能最大限度保護創作者的權益﹔另一方面,它是維護市場秩序的必要手段。”徐樂分析說,“原創內容的保護與價值挖掘,是平台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過鎖定優質內容的獨家首發權,平台不僅能強化商業壁壘,更成為激發創作者持續產出的關鍵支點。若缺乏此類機制,創作者的積極性將逐漸消退,行業創新活力亦會停滯。”

導演王樹曾參與過多部熱門短劇的拍攝和制作。他認為:“當下,頭部平台正在紛紛加碼原創內容的投入,以獨家定制、聯合開發等模式打造差異化體驗。平台間的角逐焦點,應從粗放的規模擴張轉向對內容深度的精耕細作。”出品人楊曉帆亦認為,“隻有構建保護與創新並重的版權生態,才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命題。唯有如此,優質內容方能持續涌現,創作者獲得合理回報,最終實現用戶、平台與產業的多贏格局。”

多種合作模式按“需”勾選

在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上,紅果短劇總編輯樂力將紅果的合作模式分為三類,分別是定制劇、版權劇和引入劇。其中,按照不同條款,分別都有“獨播”和“非獨播”等不同選項。合作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多種條件中,按“需”勾選適合自己的合作模式。

王樹表示,從制作公司的視角來看,簽訂獨家協議是一項雙贏的合作,它不僅能確保公司獲得一份長期且穩定的最低收益保障,還能在此基礎上持續享有額外的收益分成。這對於微短劇行業中的小規模公司而言,具有穩健發展的重要意義。

但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內容制片方也不是非一家平台不可。一位短劇制作方創始人就透露,“如果某家平台給錢快、流量高,我們自然願意簽獨家。但若其他平台開出更好條件,合作並非不可變更。”也有制作方說,“我們不會鎖定某個具體平台。每部作品都會根據當時各平台政策做最優選。這樣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會反促平台方做出最適合雙方的政策調整。”

某資深短劇制作公司負責人表示,“短劇行業是從去年才有的IAA(免費模式),在此之前都是IAP(付費模式)合作。我們與紅果簽的是IAA,但與愛奇藝合作的是IAP。如果不想獨家,就可以簽IAP,只是分賬系數低一些。”

中制協名譽會長、北京京都世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尤小剛在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中的發言也指出,“其實平台都排他。大家是以作品內容、以百花齊放的健康的生產來自主決定的方式。”

目前,短劇市場仍處高速成長期:拼多多“免費劇場”以零成本觀看搶佔下沉市場,快手短劇憑借《長公主在上》等大熱短劇穩固用戶基本盤,河馬劇場月活增速達199%。短劇的爆發,本質是用戶對優質內容的投票。把話語權真正交給觀眾,唯有回歸“內容為王”的共識,行業才能真正實現百花齊放。

文/記者 王磊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