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造”檢測系統護航機場跑道安全

2厘米小異物也難逃這雙“火眼金睛”

2025年02月26日08:1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厘米小異物也難逃這雙“火眼金睛”

控制樞紐大廳,FOD探測管理平台實時顯示機場跑道情況。

機場跑道兩側的FOD探測器。

  在民航領域,FOD是跑道外來物(Foreign Object Debris)的簡稱。一旦跑道上出現FOD,將對飛機起降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為防范風險,國內一些機場已經開始建設FOD檢測系統。位於成都新津的民航二所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就正在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打造國內最大的邊燈式FOD檢測系統。

  2月20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投用,民航二所電子公司工程師劉培剛前往咸陽機場承擔保障工作。“幾天來,北二跑道FOD檢測系統的運行十分順利,一旦跑道上出現異物,就會立即被發現。”2月25日,剛從西安回來的劉培剛告訴記者,后續還會為咸陽機場的北一跑道和南二跑道安裝246套探測器,構建國內最大的邊燈式跑道外來物檢測系統。

  跑道上出現2厘米異物

  控制樞紐大廳很快響起警報

  據了解,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國家“十四五”重大項目,民航二所電子公司承擔了T5航站樓的弱電系統建設,以及3條跑道的FOD檢測系統、圍界報警監控系統及綜合管網等工程建設。

  “看,這就是邊燈式FOD傳感器。”在劉培剛的電腦上,記者看到了安裝在跑道兩側的一排排黃色設備,正不間斷地旋轉著對跑道道面情況進行掃描。將一台設備的圖片放大后,劉培剛介紹,設備高度隻有42厘米,裡面包含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補光燈等部件,採用將光學和雷達結合起來的光電復合探測技術,有效實現FOD的探測和識別。

  劉培剛告訴記者,去年11月系統接受驗收時,驗收人員把直徑2厘米的金屬塊擺放在跑道中間,很快,兩公裡外的控制樞紐大廳內便響起警報聲。這塊10米外就很難被肉眼發現的金屬碎片,在大屏上顯示得清清楚楚。

  邊燈式傳感器是FOD檢測系統的探測設備,相當於“眼睛”,時刻關注跑道上是否多出了影響飛機起降的物體。與人類的眼睛相比,這些“火眼金睛”不僅可通過可見光進行識別,還因為疊加了雷達的電磁波,無論白天黑夜、雨雪霧霾都能穩定工作。

  “火眼金睛”看到的信息,回傳到專用處理軟件上進行分析,再根據危險等級進行分類並發出報警信息,隨即啟動對應的風險處置程序,工作人員迅速出動,對跑道上存在的異物進行清理。

  攻堅克難不斷迭代

  打破外國公司壟斷

  據了解,民航二所作為我國民航行業內專業從事高新技術應用開發的科研機構,在國內最早開發FOD檢測系統,打破了此前外國公司的壟斷。民航二所電子公司在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過程中,又不斷對產品進行迭代升級,目前已經非常成熟,並應用於成都天府、北京大興、西安咸陽、廣州白雲等大型樞紐機場。

  談到技術開發過程中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劉培剛說,由於跑道道面上存在板縫、防滑槽等散射結構,跑道道面雜波具有非均勻分布特性,再加上助航燈具等強目標干擾,雷達檢測容易產生“假目標”,就像我們在進行體外試劑檢測時發生的“假陽性”。“對此,我們在算法方面做了很多優化,將‘假目標’排除掉,讓結果更加准確。”

  對於邊燈傳感器這一設備本身,他們也進行了不斷的優化改進。由於跑道上溫差變化大,過去,設備內光學鏡頭前方的玻璃容易出現水霧,影響“視力”。針對這個問題,技術人員在設備上巧妙地設計了透氣裝置,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從當前成都天府機場、北京大興機場收集到的數十萬條數據樣本來看,該系統針對標准樣件的檢測率達到100%,實物樣件檢測率達到98%,最小檢測粒徑2厘米。

  2025年1月,民航二所電子公司研發的“機場跑道外來物檢測系統”“機場數字孿生平台”被四川省經信廳認定為“2024年度四川省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產品”。“我們將持續加大現有產品的迭代升級力度,同時積極探索優勢領域與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融合研究,以高水平科技更好地服務智慧機場建設。”民航二所電子公司戰略運營部謝濤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娟 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