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肩負重托 滿懷熱情

出席成都市政協十六屆三次會議的委員報到

2025年02月25日15:02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出席市政協十六屆三次會議的委員報到

  2025年2月24日,參加政協第十六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陸續到大會報到。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冬 攝

  肩負重托、滿懷熱情。2月24日,出席市政協十六屆三次會議的委員陸續抵達駐地報到,成都正式進入2025年兩會時間。

  昨日上午,委員報到現場已准備就緒,流程簡潔而高效,委員們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依次辦理相關手續。他們懷揣著來自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各行各業的提案,為成都高質量發展積極履職、建言獻策。報到現場,委員們相互交流,圍繞當前社會經濟熱點,共商2025年成都發展大計。

  關鍵詞:人工智能

  以“AI+”實現創新突破

  作為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科技創新歷來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市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徐鵬所在的團隊,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孤獨症治療,目前已有超過800名兒童參與到診斷與治療中來。他建議,如今,全國不少城市都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給予精准支持,成都各區(市)縣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更要充分考慮當地資源稟賦,做到差異化布局。

  “在成都,農業正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比如我們的水稻、小麥種植正在實施全程機械化。”市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倫理深耕鄉村振興領域,他認為,成都通過政策協同與創新實踐,在數字鄉村等議題上成效顯著。近期,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展現出強大的場景應用潛力,這一趨勢為科創驅動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AI技術可深度優化農業全產業鏈管理,通過精准化、智能化手段聚合資源,改變傳統‘單兵作戰’模式。”周倫理表示。

  關鍵詞:對外開放

  讓全球資源看見成都

  今年,“持續推進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擴大高水平開放”也是委員們關注的重點話題。

  “國際科技合作是外向型經濟與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抓手。”成都市政協委員、青白江區科技局局長任濤對圍繞搭建科技領域國際合作平台、助力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建設提出建議。他認為,成都正全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國際科技組織的深度合作將是未來的突破點,能夠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賦能。“國際科技組織交流需要常設機構、固定機制和配套活動支撐,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他表示,通過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科技組織的資源對接,不僅能推動具體項目產業化,還能促進人才交流,讓全球資源看見成都,為外向型經濟與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路徑。

  關鍵詞:產業發展

  乘文創東風釋放資源潛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今年,不少委員都將目光投向了新興產業發展領域。

  春節至今,《哪吒2》火爆出圈,成為輿論熱點。“成都文化底蘊深厚,創新能力強大,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這次我將帶來關於科幻產業、動漫產業與軟件產業深度融合的提案。人工智能正在前所未有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建議借助科技力量更好地打造成都科幻館,包括加強后期運營、塑造城市品牌等。”市政協委員、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張彬表示。

  “我今年帶來的提案主要聚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朗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湯進表示,目前,成都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開展“立園滿園”行動,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以應對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介紹,此次兩會,他將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支持品牌建設、簡化審批流程、加大民營企業園區支持力度四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煦陽 楊升濤 李艷玲 吳茜)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