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更多民生願景轉化為幸福實景

五件民生實事
●為留守女童配發安全手環
●為新退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
●建設鄉鎮第二生命通道
●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設施
●建設社情民意服務體系
2月9日,在巴中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一組數據顯示——2024年巴中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7%,居全省第6位、第3位。這是巴中市精准施策推進民生工作交出的一份厚實答卷。
當天,巴中市市長高鵬凌承諾,將繼續領銜督辦五件民生實事,讓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我一直關注呼吁的事情,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列席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張蓉高興地說。張蓉是南江縣雲頂鎮花果兒童托管所負責人,此前她總結了南江縣向全縣6歲至14歲留守女童發放安全手環、為孩子們筑起一道安全防護牆的做法,建議巴中在全市推廣。如今,“為留守女童配發安全手環”這件民生實事被納入市長領銜督辦范圍。
從細節出發,讓關愛落地。新的一年,巴中繼續用心書寫民生答卷,將更多民生願景轉化為幸福實景。
穩就業 繼續充實群眾“錢袋子”
2月10日,平昌縣孔子廣場人頭攢動,來自浙江金華、四川自貢及平昌本地的120家企業攜帶1.4萬余個崗位搭台求賢。
“目前已簽訂9份意向合同。”浙江雙金粉末涂料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主任邵軍介紹,公司將組織專車免費接送新入職員工到崗。
同日,在通江縣紅軍廣場,縣工業園區就業“職”通點位前圍滿了求職者。“我在外地讀書,馬上要畢業了,看到這兩年家鄉產業發展很快,想回來找工作。”大四學生劉建成一邊瀏覽展板,一邊用手機拍下自己感興趣的崗位信息。
記者了解到,2024年,巴中城鎮新增就業達3.19萬人,超目標13.8%,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就業率95.7%,穩就業政策全面落實,居民收入不斷增加。
不隻招聘送崗,巴中還主動“送人到崗”。2月6日,南江廣運汽車站,120名南江籍務工人員背上行囊,搭乘專車返回浙江多個城市的工作崗位。“直接把我們送到公司門口,非常方便!”返崗務工人員吳杰說。
“未來3年,我們將每年助力企業招引產業工人3000名以上,促進城鎮新增就業每年保持在2.6萬人以上。”巴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支持企業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
送溫暖 讓“一老一小”更幸福安全
“社區食堂的飯菜便宜美味,還有志願者上門測量血壓,我們老年人心裡踏實。”2月13日,在巴中市恩陽區登科街道白玉社區晚霞養老服務中心食堂,78歲的王奶奶一邊吃著午餐,一邊感慨。
“我們平均每天要接待30余人。”該中心負責人何雨壕介紹,食堂會根據每位老人的口味定制餐食,價格維持在4元至8元的區間內,對行動不便的老人能送餐上門,“老人還可以通過我們的小程序預約上門理發、助浴、助醫、家政等服務。”
記者了解到,巴中全市城區60歲以上老人達15.1萬人,為了不斷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巴中已打造引領性“15分鐘養老服務圈”9個。“今年,我們將投資870萬元建成城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29個。”巴中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既要關注“一老”,也要關愛“一小”。在去年市長領銜督辦的中小學生健康守護行動中,巴中對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教室的光環境進行改造,全方位保護視力健康。“更換的護眼燈燈光接近自然光,孩子們上課的專注力明顯提高。”平昌縣第六小學語文老師苟婷婷說。
今年,巴中將實施學校新(改、擴)建項目65個、增加學位6500個以上,有序推進校點布局調整。同時,巴中還將為全市8570名6至14歲留守女童配發安全手環,這些手環除了具有通話、定位等功能外,還能實現一鍵式報警,切實提升留守女童人身安全保障能力。
“在普惠托育服務上,我們將新建托位2800個,實現每千人口擁有托位數達到4.5個。”巴中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實際運行的托位每個給予500元補貼。
增服務 上下聯動打造分級診療新模式
“以前來城裡看病,檢查結果當天出不來,要跑幾趟,挂號費都要花不少。”2月17日,在巴中市中心醫院,家住巴州區天馬山鎮獅子寨村的焦瓊感慨,如今挂一次號能管三天,不用反復排隊,看病流程更簡單便捷了。
同一時間,平昌縣人民醫院會議室裡座無虛席,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醫生在對當地醫護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學到了很多知識。”平昌縣人民醫院醫生梁亮說,他們還能請上級醫院醫生借助5G網絡進行遠程會診,讓患者就地診療“少跑路”。
“今年,我們將建強‘1+2+4+N’醫聯體矩陣,全面重塑醫療體系和整合優化衛生資源,組建多個醫療單位專科專病聯盟,形成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新模式。”巴中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有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到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服務。
2025年,巴中還將創建“三甲”醫院2家,新建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各3家、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4個,爭取立項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建成市級重點專科5個,推進與成渝等地優質醫院合作,協同建設臨床重點專科,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在實施公共服務提質工程方面,巴中明確提出要建成“巴醫通”智慧醫療平台,建立“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健康服務圈,並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一次挂號管三天”“信用就醫”和智慧醫療等舉措,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民生實事。(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