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不完的單子 ,“川茶出口第一縣”做對了什麼?

2月14日14時,樂山市夾江縣經開大道旁,兩輛卡車緩緩駛出四川洪椿茶業有限公司廠房。當天下午,共80噸左右的夏秋茶從這裡出發,目的地是阿爾及利亞等非洲國家和地區。
眼下,四川各地春茶陸續上市,並非以夏秋茶為主的出口茶旺季。但是,在洪椿茶業的廠房內,1000多噸的出口茶庫存已全部下訂,3月底就能清倉。
淡季不淡的背后,“川茶出口第一縣”夾江縣做對了什麼?又經歷了怎樣的市場變化?
緊盯國際市場變化 出口茶淡季不淡
夾江縣擁有30萬畝茶葉基地,在四川這個產茶大省中,其種植面積和產量並不亮眼。但是,全縣擁有256個茶葉加工廠,年加工茶葉5萬噸,其中出口量就超4萬噸,讓夾江縣坐穩“川茶出口第一縣”。
洪椿茶業是夾江縣三大茶葉龍頭企業之一,2024年加工茶葉1.2萬噸,其中出口佔七成,主要銷往中亞、非洲等地區。“單子接不完。”該公司負責人古翠瓊說,春節后復工剛過幾天,去年庫存的1000多噸茶葉就已全部下訂,她不得不拒絕了好幾個出口訂單。
本是出口茶的淡季,洪椿茶業為何淡季不淡?
“這得益於我們緊盯消費市場變化。”古翠瓊介紹,此前,茶葉進口國家消費群體大多習慣喝甜茶,公司便在加工茶葉時添加一定含量的糖。這幾年國外消費者消費習慣轉變,客戶要求加工企業在茶葉中不再加糖,並對茶葉的風味口感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去年我們更新了加工設備。新設備改進加工和拼配技術,殺青效果更好,茶葉品質和口感得到明顯提升。”古翠瓊說,設備更新后生產的茶葉更受國外市場歡迎,預計今年公司還能再增加3000噸的出口茶銷售量。
不只是洪椿茶業。當前,夾江縣已形成以縣茶業協會為核心,3家龍頭企業為引領,256家茶企協同發展的出口茶加工集群。“針對國外市場對茶葉越來越高的品質要求,去年,全縣實施標准化、智能化、清潔化提升工程,改造提升23家初精制企業。‘一帶一路’夾江出口茶園區預計今年正式投入使用,將新增加工能力2萬噸,新增綜合產值16.5億元。”夾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蔡永洪介紹。
搶抓國內市場機遇 茶企瞄准夏秋茶
2月14日11時,夾江縣木城鎮五顯崗村,一輛廂式貨車進入茶山中的四川森之源茶業有限公司廠區。
森之源茶業是一家以春茶加工為主的企業。當下是春茶銷售季,但這輛貨車前來運載的不是今年的春茶,而是去年庫存的一批夏秋茶。
春茶加工企業為何賣起了夏秋茶?“這是我們專門賣給茶飲店供應鏈公司的一批茶葉。”森之源茶業負責人劉校宏介紹,2023年,公司夏秋茶的加工量還隻有零星一點。去年以來,隨著各類茶飲店不斷涌現,產量更高的夏秋茶需求陡增,公司加工量達20多萬斤。“價格也一路爬升,加工后平均賣22元至23元一斤,最高的時候賣到38元一斤。從今年的趨勢看,夏秋茶的加工量還要上升。”
加工端20多元一斤的售價,反饋到種植端,茶農銷售夏秋茶鮮葉的價格可達2元至3元一斤,比用於出口的夏秋茶收購價更高。
“對茶農來說,市場變化帶來了增收。對於出口茶來說,這同樣是機遇。”蔡永洪分析,在當前各地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增加潛力有限的背景下,茶飲店供應量增加,搶佔了出口茶的供應量,后期價格可能還會隨之上升。
出口茶企同樣嗅到國內市場的機遇。去年,洪椿茶業啟動茶飲店供應計劃,全年夏秋茶銷售量達1000噸。今年4月,一條日加工50萬斤鮮葉的生產線即將投用。古翠瓊預計,今年銷售量可達2000噸。
記者手記
順應國內、國際市場的變化,夾江縣茶企抓住了機遇,嘗到了甜頭。但對出口企業來說,夾江茶的出口道路,還可以再通暢一些。以洪椿茶業為例,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每年的銷售量中,有三分之二是通過浙江等地的出口貿易企業銷往國外,隻有三分之一是直接出口。
大部分依靠中間商出口,有利也有弊,利在於減少資金回收風險,弊在於利潤的降低。依靠中間商出口,利潤率隻有直接出口的一半。
但記者也看到,在夾江縣企業和主管部門的合力下,出口環節正在逐步減少。一個例子是,去年,洪椿茶業在烏茲別克斯坦開店,夾江茶可直接面向客戶銷售。而通過搭乘茶葉出口中亞專列、中歐班列,夾江茶已遠銷非洲、中亞、東歐等地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