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紅綠古”主題聯動 釋放全域旅游“乘數效應”

初春時節,走進距離廣元城區56公裡外的昭化區柏林古鎮景區,心情一下豁然開朗。青山綠水相傍,千株櫻花樹吐新芽,青石板路蜿蜒至古鎮深處……一步一景一畫卷,移步換景畫中游。
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深入踐行新文旅發展理念,推動文旅業態多元化發展。通過“旅游+”模式,昭化不斷拓展文旅消費新場景、新空間、新體驗,有效推動了文化、旅游、農業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激發了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能。
“紅色領航” 煥新文旅IP
昭化區是中國革命老區、千年大蜀道核心區,被稱為“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
多年來,昭化區奮力激活紅色文化資源要素,擦亮蜀道國際文化旅游招牌,精心打造以108個點位和53項文化品牌為核心,集生態、休閑、文化攬勝等於一體的旅游目的地。
“我們持續推動場景升級和研學深化,實施昭化古城紅色遺址數字化保護工程,建成太公山紅軍遺址群陳列館,推出‘紅軍餐’‘紅色民宿’等主題業態12類,開發‘重走紅軍路’VR實景課堂。”昭化區文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紅色旅游年接待研學團隊30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1.5億元,同比增長28%。
“綠色賦能” 打造生態名片
千年古蜀水道,百裡山水畫廊。沿著亭子湖環湖旅游公路騎行、自駕、打卡拍照成為不少年輕人周末首選的旅游方式。這條蜿蜒280公裡的壯麗路線,連接著射箭場鎮與烏雞坪,串聯起古蜀道的深厚歷史與昭化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
昭化區長期致力於打造生態旅游產品,促進業態深度融合,不僅推出亭子湖環湖旅游線路,還建成濱河綠道、棲鳳峽環線等生態綠道48公裡,多次舉辦“柏林湖觀鳥季”“追覓蜀地的綠野仙蹤”等主題活動。
“天氣好的時候,在環湖公路登車漫步,簡直猶如在畫中游。”這已經不是騎行愛好者張林華第一次騎游亭子湖環湖旅游公路,他說,無論是文化覽勝、山水觀光,還是運動休閑,該旅游線路都能滿足他的需求。
在山水間撒歡,在叢林間尋找野趣,在田埂鄉間拉進親子關系……休閑美景“引”客來,2024年,全區生態旅游接待量達18萬人次,同比增長35%。
“古韻活化” 激活文化遺產
2月17日,昭化迎來了一場如絲春雨,也迎來了一位位尋覓春色的旅人。春雨裡的昭化古城,更顯古朴生動。
不僅是歷史的見証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這座擁有4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池,盡管經歷了無數變遷,但依然保留了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國內罕見且保存完好的古代縣城城邑。
順街而行,古城遺址清晰可見。大量的三國古遺址如古驛道、葭萌古關、費祎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等,都是國家、省、市級保護文物,經過歲月洗禮,所幸風採依舊。
漢代的古城牆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筑,歷經風雨,依然屹立不倒。青銅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漢磚的發掘,為研究古代文化和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我們全力做好文化遺產創新活化大文章,以數字化為引領,讓文化遺產保護在新時代煥發出嶄新光彩,有效促進文化遺產從文化資源向旅游產品的轉化。”昭化區文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該區探索發展“文物+”,利用“傳統工藝+3D建模”技術修復昭化縣署、益合堂等古建筑12處,文物活化利用率達87%。同時,孵化開發“天雄關”“葭萌關”三國IP,推出《葭萌春秋》實景演藝,打造“木牛流馬”拼裝模型等文創產品26款。
文旅資源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2024年,全區旅游綜合收入達96億元,游客人均停留時間從1.3天延長至2.4天。(王菲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