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都江堰市:逐“綠”向“新” 政企同心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年02月18日11:13 |
小字號

天府之源都江堰。作為同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三遺之城”,如今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處處涌動著澎湃的動能,“五大新城”宏偉藍圖繪就的大美畫卷已徐徐展開。

都江堰市是如何探索答好生態價值轉化的時代答卷的?是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逐“綠”向“新”,精准施策鑄就‌產業創新開放宜業新城的?都江堰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及都江堰市各級各部門是如何親商助企,推進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2月11日,川商傳媒採訪組來到都江堰市,尋找其中的答案。

強化鏈主招引

天府好水變身綠色引擎

蜿蜒岷江水,猶如一條碧綠的玉帶,為都江堰鋪展出“青綠無雙”的生態畫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在都江堰市如何落地踐行?生態好水與經濟活水怎樣才能深度融合?

2021年10月29日,都江堰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召開,市委書記蔣蔚煒作大會報告,代表們第一次聽到一個詞:天府好水。這四個字出現在大會報告“升級城市主導產業,構建產業創新開放宜業新城”章節中的“競跑綠色工業新賽道”部分。

由此,都江堰市拉開了做活“水文章”打造“天府好水”產業品牌的大幕!規劃建設2平方公裡“天府好水集聚區”。

2月11日,川商傳媒採訪組走進農夫山泉都江堰生產基地項目。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排排潔白整齊的廠房已然矗立其中,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起重機長臂揮舞,運輸車輛頻繁穿梭,隆隆的建設聲猶如激昂的序曲。

農夫山泉都江堰生產基地項目負責人向採訪組介紹,該項目於2023年落戶都江堰市,佔地446.7畝,集自動化、數字化、工業旅游於一體的農夫山泉飲用水生產基地。去年1月18日,生產基地項目正式開工,計劃於2025年3月中旬竣工。截至目前,生產基地1號、2號生產車間已完成主體施工,建設進度基本完成。目前三條飲用天然水線及一條無菌飲料生產線已全部安裝、聯調完成,具備生產能力。項目建成后預計產值達到20億,稅收2億。

當被問及項目為何選擇落地都江堰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長達6年的水質檢測証明,都江堰稀缺的優質天然水源能為產品奠定堅實的品質保障。與此同時,都江堰市良好的地理位置、產業要素、交通物流、功能配套及人才基礎等也與企業的發展方向高度吻合。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對於民營經濟發展高度的關心支持,持續7年對農夫山泉的跟蹤服務,則是該項目成功落地都江堰市的關鍵原因。

“這是都江堰市招商引資的成功案例之一,更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范例。”青城山旅游裝備產業功能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蒲陽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文向記者介紹,從征地拆遷、管網鋪設、園區建設、安全生產監管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和指導。“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企業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我們講,我們也盡所能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與企業一起攻堅克難。”

“一子落”帶動“全盤活”。農夫山泉都江堰生產基地項目作為川浙產業合作又一重大項目,不僅引領和帶動天府好水產業加速發展,也有力促進該市的其它產業鏈項目招引。現今,在鏈主企業示范帶動下,都江堰市已招引落地元氣森林、山東大樹等重大項目,成都道凱元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祥恆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等正逐漸與之形成上下游及關鍵產業配套。截至2024年,“天府好水”產業集群年產值突破35億元,使當地生態資源轉化為綠色發展引擎。

從“李冰治水”到“天府好水”,都江堰市與水密不可分。不久后,這片熱土上將崛起一座座集自動化、數字化、工業旅游相結合的嶄新工廠,助推都江堰市生態好水與經濟活水的深度融合。

開啟“文旅+”

加速競跑綠色工業新賽道

都江堰市加速競跑綠色工業新賽道,除了“天府好水”產業,包括“低空經濟”“旅游裝備”在內的“文旅+”產業也是重要抓手。

都江堰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空域資源,為該市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2024年6月,都江堰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溫冬明主持召開該市“統戰部部長與民營企業家溝通交流‘面對面’活動時,有參會企業家提出建議,“當前全國各地正在爭相布局低空經濟這個重要賽道。我們希望能在拓展低空經濟消費市場、加快低空設施建設、提升現有通用機場效率方面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支持。”

來自企業的這一呼聲隨即得到都江堰市上下的熱烈回應。同年7月12日,都江堰市委十五屆九次全體會議舉行,“低空經濟”成為全會的熱詞。7月30日,一場低空經濟發展座談會在都江堰市委禮堂召開。四川安飛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齊聚一堂,獻計出力,共同發力搶佔低空經濟新賽道。

2月11日,川商傳媒採訪組走進該公司所在的青城山機場,寬闊且平整的停機坪和機庫內排列整齊的各式通用航空器,從固定翼飛機到直升機,種類繁多。跑道之上,一架白色的固定翼飛機正緩緩滑行,安飛通航的飛行培訓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川商傳媒記者了解到,在春節期間,安飛通航的空中游覽業務異常火爆,往返青城山的航班絡繹不絕,共接待游客飛行約60個小時,接近300個架次,為游客們提供了別具一格的空中觀光體驗,同時也充分展示了都江堰市文旅產業的獨特魅力。

據青城山機場管理中心主任田翔介紹,目前安飛通航正積極拓展業務范疇,不僅涵蓋空中游覽、航空攝影、跳傘運動等新興熱門項目,還服務於航空救援、空中巡查、飛行培訓及機場管理等多個重要領域。

如果說都江堰市“文旅+低空”正方興未艾,那麼“文旅+裝備”產業則已樹大根深。

都江堰市擁有“大遺產、大青城、大灌區、大熊貓、大冰雪”5大世界級IP,年接待游客2000萬人次以上。當前,該市正致力於將旅游流量轉化為發展增量,以文旅IP賦能應用場景。其中,旅游裝備產業是重要支撐。

早在2018年,都江堰市就組建了全國唯一的旅游裝備制造園區——青城山旅游裝備產業功能區,目前已入駐眾多智能制造及科研平台項目,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四川雪利篷房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該產業的佼佼者之一。

在該公司酒店式帳篷產品的展覽展示基地,川商傳媒採訪組親身體驗了其先進的智能家居系統。在體驗過程中,川商傳媒記者還偶遇了幾位來自成都的年輕游客,他們正准備入住一棟雙層別墅帳篷,紛紛表示:“這裡很有特色,非常適合與朋友一起聚會。”

川商傳媒記者了解到,雪利篷房的酒店式帳篷產品,憑借其獨特魅力,已在川西多個著名風景區如紅原月亮灣、爐霍宗塔草原、理縣以及阿壩周邊等地成功落地多個項目,並且遠銷北美、歐洲、非洲、沙特阿拉伯、東歐、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眾多國家和地區。

“我們專注於篷房及酒店式帳篷系列產品的設計研發與銷售,是一家擁有16項自主發明專利的大型篷房生產商,同時也致力於戶外裝配式空間的智能化開發應用。”四川雪利篷房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文彬表示,該公司憑借其在帳篷領域的深耕細作,現已成為都江堰市推動生態文旅產業發展的重點企業。

據都江堰市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近年來不斷推動文旅產業提檔升級。通過持續推進文旅產業建圈強鏈,積極引進和培養龍頭企業,強化產業鏈條的完整性,以加快高端文旅產業的集聚。同時,還深入挖掘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文旅+”新賽道發展機遇。

據了解,都江堰市在天府旅游名縣的提升建設考評中,始終保持著四川省前三的領先地位,同時在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的排名中位列第七,蟬聯四川省首位。更令人矚目的是,在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的百強縣市榜單上,都江堰市的排名已躍升至全國第三,彰顯了其卓越的旅游競爭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擁抱新質生產力

推動“智改數轉”助企騰飛

“在座的企業家們,讓我們去擁抱新質生產力!”

2024年5月,由都江堰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市經科信局聯合舉辦,該市民營經濟新質生產力專題輔導講座在市委禮堂舉行。講座中,都江堰青城山研究院創始院長、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湯繼強金句頻出。

如今,都江堰市民營企業正向“新”而行,推動自身企業高質量發展。都江堰市超越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是這一踐行者之一。

車間內機器轟鳴,在車屑中心、臥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小件加工中心四大板塊集成加工的智能制造場景中,工人隻需一鍵操作,智能設備便能自動生產出個性化配置、精度均極高的產品……川商傳媒採訪組在都江堰市超越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看到,智能化正為該公司帶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在產品展覽室,該公司總經理梁敬中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該公司生產的各類產品。作為一家生產制造螺絲機械、軸類機械的制造業企業,大到航空航天、汽車等緊固件,小到手機緊固件,超越機械所產的機床均能生產,其產品遠銷國內外多個地區。“我們的產品已銷往土耳其、俄羅斯、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及中東地區,甚至拉美地區。”

近年來,在梁敬中的帶領下,企業更是從研發、制造、供應鏈到管理等各個環節展開智能化轉型升級,目前已經全面實現了單機自動化生產。他表示:“我們一直在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實力,奮力打造標杆型企業。”

據悉,都江堰全市工業企業1085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60家,2024年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85.4億元。從行業門類上看,食品、醫藥、建材、能源、冶金、機械6大行業規上工業產值佔比超70%,已基本形成以綠色食品(飲料)、新材料(綠色建材)、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為主導的制造產業體系。

都江堰市經濟科技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緊抓數字化新機遇,切實做好企業轉型支撐方面,都江堰市制定發布“智改數轉”年度實施方案,建立158家企業“智改數轉一企一檔”清單,年度新增上雲企業225家,推動35家企業啟動數字化改造,申報四川省“智改數轉”切塊資金支持項目3個,新增智能工廠2個、數字化車間1個。

據介紹,2025年,都江堰市將以培育新質生產力為中心、項目招引促建為重點、推動企業升規提質為抓手、精准企業服務為保障,持續推進“立園滿園”行動,加快推動產業建圈強鏈,為成都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貢獻力量。

狠抓營商軟環境

不斷提升發展“硬實力”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都江堰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30.27億元,佔GDP的比重為60.2%。全年民間投資增速57.1%,遠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2.2%),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63%﹔民營經濟入庫稅收25.82億元,佔全市入庫稅收總額的60.95%﹔全市實有經營主體7.82萬戶,其中民營經濟主體7.8萬戶,佔99.74%,民營經濟注冊資本累計1544.63億元。

此外,近年來都江堰市還聚焦“招商引資”“項目投資”兩大攻堅目標,簽約引進北海美信博等制造業項目28個、總投資110億元,2024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74億元,增速(12.2%)排名成都市第8。

這些靚麗的成績背后離不開都江堰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及都江堰市各級各部門親商助企,大力推進當地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艱辛努力!

據都江堰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僅2024年,市委統戰部共開展“統戰部部長與民營企業家溝通交流‘面對面’活動”7次,全市扎實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服務企業活動,走訪企業902家,協調解決問題680個,進一步提升了當地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都江堰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4年以來,該市已發布惠企政策文件16個、申報事項9條,36家企業“個轉企”獎補實現在線申報﹔加力推廣“惠蓉貸”政策性金融產品,累計為1948家企業提供貸款5027筆,平均利率3.75%,低於市場同期水平﹔扎實做好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組建專班推進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全面摸排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引導信貸資金快速直達基層小微企業。截至2024年底,實現1530戶次小微企業獲得貸款32.44億元﹔常態推進“蓉易見·都來談——親情茶敘”活動,2024年已開展主題活動7期,參與企業及金融機構173家,收集意見建議48條,已解決39條,正在推進9條。

都江堰市工商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則表示,2024年,在創新服務優化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都江堰市工商聯組織召開民營企業懇談會,了解企業現狀、傾聽意見建議、為企業紓困解難,實現政企同心、雙向奔赴,攜手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攜手都江堰市檢察院等部門召開以“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主題的“都來談——親清茶敘”暨“檢察護企”座談會。成立都江堰市工商聯(總商會)法律服務組,為民企精准選送“法治保姆”,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相關法律問題。

這一組組工作清單的背后,映射出的是都江堰市政企同心聚合力、攜手共進促發展的生動圖景。正是基於此,都江堰市的民營經濟規模正逐年不斷擴大,呈現出更加蓬勃發展的態勢。

川商傳媒 陳曉 記者侯格格、孫雪涵報道

來源:川商傳媒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