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成都軌道集團沖刺產業高質量發展“開門紅” 國內首創新技術成亮點

2025年02月13日11:5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2月13日電 (王凡、實習生李岢洋)蓉城大地上,春意和暖意在涌動,成都軌道集團創新創造的活力更澎湃,產業發展的動力更強勁。

目前,成都軌道交通相關產業園區已匯聚570余家軌道交通上下游企業,形成了“一校一總部三基地”產業空間發展格局,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初步形成集科技研發、勘察設計、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維護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成功納入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

列車部件生產車間。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列車部件生產車間。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邁向新階段,成都軌道集團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新春動員令,圍繞運用新技術、取得行業新突破、壯大軌道產業體系等,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全力沖刺“開門紅”,為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技術新運用

新開線路全自動運行 智能化水平提升

今年,成都軌道集團將全力推動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30號線一期高水平開通。其中,13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列車採用最高等級全自動運行系統,運用多項新技術、新設備,進一步提升全自動線路列車智能化水平,為市民乘客帶來更加安全、舒適、智慧的出行體驗。

在高碑壩車輛段,巡檢機器人等檢測設備調試工作正如火如荼開展。以科技助力新線建設,在13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等新線中,成都軌道交通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運用車載和地面巡檢機器人,自動檢測軌道情況,提高軌道檢測效率。同時,配置弓網在線監測裝置、車輛360°外觀圖像故障檢測系統,全方位掌握列車設備運行情況。

在龍泉車輛段,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列車整齊排列,十余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車輛、信號調試等工作。為保障新線建設進展,產研院車輛監造團隊通過倒排工期,採取輪班工作制,分班分組、精准核查車輛生產過程和質量,筑牢新線車輛生產制造的安全質量防線。

行業新突破

列車“智慧大腦”成都研制 實現“國內首創”

“聰明”的車離不開“智慧的腦”,這樣的“智慧大腦”,就誕生於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3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均為“成都研、成都造”。

走進園區內的成都交控軌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交控”),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緊張的工作場景。該公司由成都軌道產投集團、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交子現代都市工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組建,正針對13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線路特點,全面創新全自動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技術,為市民乘客帶來全新全自動出行體驗。

列車車間。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列車車間。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公司負責人黃超介紹,13號線一期列車為國內首創時速140公裡的市域全自動運行列車。30號線一期為全國首條“常規全自動+車車通信”地鐵線路,列車具備自主運算、自主規劃、自主決策的能力,變得更加聰明,同時配備“智慧眼睛”,可以實時檢測列車運行前方障礙物信息,全面保障列車全自動運行安全。

目前,在團隊近百名研發人員的推動下,2條線路均已完成系統設計、研發,正按計劃開展現場動車調試。

產業新發展

軌道產業持續補強 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拼經濟搞建設,關鍵在產業,重點抓園區。為加快構建現代化軌道交通產業體系,成都軌道集團發揮業主優勢,帶動軌道交通產業園區企業協同發力,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與成都交控相隔不遠的鐵科院移動裝備制造西南總部,工人正忙上忙下,推動廠房標准化改造,確保基地按期投產,填補本地軌道交通關鍵裝備造修能力空白。

另一邊,在元華車輛段的智慧工廠內,30號線一期列車的空調生產正穩步進行,智能化設備的安裝與調試也在同步展開,未來車廂內溫度將更加適宜,列車運行也將更加節能。

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下一步,成都軌道集團將緊盯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前沿趨勢,緊扣軌道運營和產業發展所需,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產品開發,深化減震降噪、無人機巡檢、智能診斷等技術研究,培育壯大軌道交通新質生產力。同時,將聯動政府部門、產業園區以及“鏈主”企業搭建產業合作平台,引育聚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蓉投資布局,打造軌道交通西部維保服務中心,加快構建面向“研發—制造—運維”的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產業發展格局。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