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入版圖 自貢新能源產業格局更新

2月10日,自貢高新區,珈鈉能源年產10萬噸聚陰離子鈉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的生產線上,原材料經過混合、分散、造粒、燒結、分篩等步驟,形成正極材料。“一期於去年12月投產,現在日產10噸以上,產能還會逐步釋放。”深圳珈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余良說。
該項目一期的投產,為自貢構建鈉電全產業鏈補上關鍵一環,填補了西部地區產業空白,滿產可實現年產2萬噸聚陰離子鈉電正極材料,年產值7億元。
錨定“鈉電儲能做龍頭,鋰電光伏做配套”目標,自貢積極強集群、抓場景、謀創新,全力打造以鈉電全產業鏈為代表的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強集群
建西部地區最完整產業鏈
“春節也沒有停工,在抓緊趕制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訂單。”曹余良說,去年12月,公司與超威集團、上海派能、珠海鈉壹等企業簽訂協議,簽約訂單總量超11000噸,都由自貢基地生產。
位於珈鈉能源自貢基地不遠處的長盈精密輕量化材料及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主要進行新能源車用鋁結構件的制造、銷售,處於鈉電產業鏈的中游。“基地一期去年年產量2.2萬噸,產值6.5億元。現在有4條生產線都是滿負荷狀態。”自貢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生產一部負責人許元彬介紹。
截至目前,自貢已引入興儲世紀、深圳珈鈉、深圳長盈等企業,簽約鈉電儲能項目31個、總投資約400億元,形成30萬噸鈉電正極材料、10萬噸硬碳負極材料、5GWh鈉離子電池電芯、50萬噸電解液、80萬件動力電池包箱體、500萬件精密結構件等已有或規劃產能,成為西部地區首個將鈉電產業鏈上、中、下游率先打通的城市。
“現在就是要做強材料體系,補齊電池體系。”曹余良說,發揮企業“鏈主”作用,近期他們會帶一些相關企業到自貢洽談。
自貢高新區投資促進局局長董春然已在忙著新一輪的項目招引。“今年主要聚焦鈉電電芯、儲能和低速動力應用、負極材料等關鍵環節,緊追洽談研發實力強、產出能力優的項目,目標鎖定在長三角和粵港澳地區。”董春然說。
抓場景
一批示范項目在推進
2月5日,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亮燈前,工作人員乘坐著鈉離子觀光車巡檢。“這是燈會首次引入鈉電技術。觀光車採用聚陰離子160安時鈉離子方殼電芯,能安全行駛150千米以上。”興儲世紀國內市場商務部副部長賴攀介紹。
此外,燈會現場還投入2台100千瓦時鈉電儲能設備,定制“夜間谷時充電、用電高峰放電”的策略,一天可充放電180千瓦時。
一手抓產業集群,一手拓展“鈉電+”應用場景。除了在文旅場景的探索,興儲世紀500kW/1MWh光儲充一體化示范項目一期也在自貢投運。截至2月5日,該項目已穩定運行超407天,累計充電量超44500千瓦時、放電量達38076千瓦時,充放電效率85%,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去年9月落地自貢高新區的九識智能西南區域總部及生產基地項目計劃形成年產10萬台無人車產能,也為鈉電應用帶來更多可能。
“結合自貢燈會、恐龍文化等文旅特色,我們計劃建設一批鈉電‘儲充’‘光儲充’一體化電站、鈉電兩輪車、觀光車、無人車等示范項目,在工業園區、商業綜合體、景區等推廣。”自貢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邱友緒說。
自貢還謀劃以“資本+產業”推動應用場景打造。去年12月,自貢高新區和超威電源集團有限公司在鈉電示范應用、產業基金等方面開展合作,通過共建約2億元的產業基金,重點投向鈉離子電池、低速動力、儲能領域等新質生產力代表性產業。
謀創新
研發端人才鏈雙向發力
“開年后,我們正緊鑼密鼓地開展鈉離子電芯探究試驗、中試放大、電芯測試等工作,為后續實現鈉離子電池高海拔、高寒地區的儲能示范應用做准備。”2月7日,興儲世紀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長宋春華介紹。
這是自貢首家民營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以來已開展鈉離子電池及其系列離網儲能電源開發等前沿技術研發項目28項,申請專利近50項,在四川率先發布層狀氧化物和聚陰離子雙系列協同推進的技術路線圖等。
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自貢相繼成立川南新能源產業研究院、鈉離子電池研究院等,目前已有5個國家級創新平台、13個省級創新平台。2024年,自貢新型儲能企業研發投入約0.9億元,平均年度研發投入佔比超過總收入的4.45%,重點聚焦鈉電儲能和熔鹽儲能關鍵技術。
人才是創新研發持續進行的要素之一。自貢高新區已引聚專家教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碩士以上高層次科研及管理人才30余人﹔聯合四川輕化工大學等院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定向培養輸送新能源領域專業人才﹔通過挂職兼職、技術咨詢、“周末工程師”等形式,柔性引才引智。
“下一步我們還將持續引進培育以鈉電為主的新能源科技研發、檢驗檢測、數字化賦能、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產業。”自貢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30年,自貢將建成具有特色優勢的新能源產業核心承載區,全市鈉電儲能產業規模突破400億元。(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行曉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