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十載離散 民政助力 春節闔家再相擁

記者 宋豪新
2025年02月07日11:4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就沒有今天我們一家人的團圓。”近日,在眉山市救助管理站,一個特殊的認親場面令人動容,由成都市救助管理站護送歸來的代婆婆,終於見到了闊別10年之久的兒女。看著眼前已經認不出自己的媽媽,代婆婆的女兒小蘭(化名)既激動又感傷:“10年多了,我都以為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團圓是人們心中最溫暖的期盼。2024年以來,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拓寬甄別和尋親工作渠道,借助人像比對等科技手段,幫助多位受助人員成功找到親人、踏上回家的路。在民政人的努力下,像代婆婆和小蘭這樣親人重逢的感人場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一次次溫馨上演。

暖心救助照亮回家的歸途

“婆婆,起來沒有,穿衣服啦,今天要回家咯!”2025年1月8日早上9點,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輕輕敲開代婆婆的房門,幫助她穿衣、洗漱。在救助站門口,3輛救助車已整齊停好,蓄勢待發。

“代婆婆的東西帶齊了沒,她有一個愛心包,還有一袋藥。”繁忙的救助大廳裡,工作人員曾雪梅正仔細核對代婆婆的隨身物品,接下來,她將要跟車護送代婆婆踏上歸家的旅程。

提及代婆婆,曾雪梅感慨萬千。2014年6月,成都市金牛區金泉派出所護送代婆婆到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當時的代婆婆既無法與工作人員正常交流,也說不清個人相關信息及家庭情況,對於救助站日常的照料,她也很抵觸。“經過醫院治療,我們得知代婆婆患有老年性痴呆,並且伴有聾啞症狀。”曾雪梅說,“為了幫助代婆婆找到回家的路,我們在報紙上為她刊登了多次尋親公告,都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2014年11月,代婆婆病情逐漸穩定,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將其護送至成都市第三社會福利院安置。在福利院內,代婆婆的生活漸漸步入正軌,但她的尋親工作一直未停。

時光流轉,努力終有回響。2024年10月,成都市救助管理站與北京緣夢公益基金會合作,為已安置對象再次開展尋親工作,並進行人像比對。經過多方查找,共有58人的人像比對初步成功,隨之而來的還有相似失蹤人員的戶籍地、家庭成員、家屬聯系方式等信息。

“服務對象的團圓刻不容緩。”接到相關信息后,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立即行動,抽調業務骨干加班加點開展人員身份查詢復核,與家屬核對人員的信息特征,並將查証結果反饋至福利院,商議上述人員家屬認親事宜。

久別重逢書寫溫暖的故事

“走,出發!”隨著領隊的一聲令下,3輛救助車載著12名救助對象分別駛向眉山市、德陽市和成都簡陽。代婆婆,就是本次尋親活動的服務對象之一。

穿過喧鬧的城市,行駛在歸家的高速公路上……跨越10余年漫長的歲月,代婆婆終於與兒女團聚了。

“媽,這麼多年,終於找到你了!”面對多年未見的母親,代婆婆的兒子眼眶濕潤,跪伏在母親的腿上,久久不願起身。小蘭說,10年前父親去世后,母親便搬到哥哥家居住,然而,在某次外出散步后,她就再也沒回來。“我們找了她很久,貼過尋人啟示,也登過電視廣告,但一直都沒有母親的消息,我們都以為再也見不到她了。”小蘭的雙眼驀然泛紅。

失散多年后,代婆婆與兒女緊緊相擁。代婆婆一家的團圓,是眾多感人瞬間中的一個生動縮影——2024年,成都全市救助管理機構共救助6000余人次,資助、護送4000余人踏上歸途,與久別的親人重逢。

“婆婆,回家了要好好生活哈!”臨走時,曾雪梅對著代婆婆叮囑道。

車輛緩緩駛離,代婆婆將和兒女一起回到家鄉,開啟新的生活﹔而曾雪梅,也將返回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繼續書寫溫暖的故事。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