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新期盼 生活更美好(新春走基層)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僑鄉非遺美 精彩中國年
本報記者 李中文 劉軍國
串糖葫蘆、捏糖人、剪窗花……在浙江麗水青田縣方山鄉,原汁原味的傳統年俗活動讓國內外游客興致盎然,紛紛參與體驗。浙江省、市、縣三級文化特派員“組團”送演出、送服務,為村民帶來了新年的祝福和歡樂。
春節假期,以“讓世界品味青田 在青田感受世界”為主題的浙江僑鄉中國年活動在青田縣拉開帷幕。來自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余名國外游客與青田華僑、當地群眾共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僑鄉青田獨特的年味。
“現場活動很豐富,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木偶戲和越劇,非常精彩。我之前都是在國外過春節,很多年沒這麼熱鬧了。”從葡萄牙回鄉過年的青田華僑徐旭陽感慨,又尋找到了記憶中的“年味兒”。
方山鄉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的發源地。“魚趣體驗區”中,許多游客親身體驗抓田魚的樂趣。“朋友們,我現在在青田過年,這裡的舞魚燈表演,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來自埃及的埃米爾是一名職業演員,他記錄下了這些有趣的文化體驗,並制作成短視頻進行分享。“希望通過我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中國文化。”埃米爾說。
除了非遺文化展演,青田縣還推出了石雕篆刻體驗、鄉愁打卡點、青田生活方式體驗等九大主題活動,讓更多海外僑胞感受家鄉的年味,吸引更多國際友人走進青田、了解青田。
智駕伴旅途 體驗更舒適
本報記者 王 政
自動泊出車位、跨層駛出、自動出停車場閘口、城區和高速公路智能輔助駕駛……今年過年,王鐸潔駕駛她的小鵬P7+新能源車從上海出發,一路開啟智能導航輔助駕駛,直到山東淄博老家,“全程700多公裡,大部分都使用高階智駕,體驗感不錯。”
“為了讓車主春節回家更安全、更舒適,我們提出‘智駕春運’,推出智駕軟件新版本。”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李力耘說。
選在春運期間開放智駕軟件新版本,對小鵬而言無疑是一場“大考”。記者走進位於廣州天河的小鵬汽車自動駕駛中心質量管理部,工程師們正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腦。“新版本全量推送后,我們徹夜監測,目前使用狀況良好。”部門主管小朱說,春節期間他帶領22人的質量服務團隊輪流值班,監測和解決用戶遇到的問題。
為智駕軟件新版本保駕護航的不只是質量管理部。“一個月內,我們線上線下密集收集用戶反饋,並在內部每兩天迭代一個新版本。”一位小鵬自動駕駛產品專家說,人工智能大模型大幅提升了新版本成長、完善的速度。
“每迭代一個版本,都要針對安全、舒適、效率、合規四大類問題進行路測。”一名測試工程師說,智駕軟件所依賴的端到端大模型,可以實現在實踐中自我學習、迭代成長。
“2024年,高階智駕在國內新能源新車中滲透率接近10%。”李力耘說,高階智駕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技術跨越,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智駕體驗。
住上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本報記者 施 娟 劉佳華
山路蜿蜒向前,一處高坡上,一排排新房映入眼帘,家家門前都挂上了大紅燈籠……這裡就是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明水滿族鄉祝家溝村。
走進村民王寶維家,沙發、液晶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具家電齊全,鳳梨花盆栽青翠欲滴。“沒想到這麼快就搬進了新房子,在新家過新年。”嶄新的廚房裡,王寶維的老伴和兒媳正在做飯,寬敞的客廳裡,小孫女在開心地玩耍。
去年8月,綏中縣遭遇洪災,祝家溝村是受災最嚴重的村子之一,51戶村民住房受損,其中41戶易地集中重建安置。為了讓村民溫暖過冬,施工人員連續奮戰,在去年10月底前實現了建成交付。祝家溝村黨支部書記王麗麗一直忙碌在恢復重建一線,“看到村民能在入冬前歡歡喜喜住進新房子,感覺一切付出都值得。”
王寶維家的新房120平方米,政府補貼60平方米,自己隻掏一半的錢,還收到了免費發放的家電。旱廁變成了抽水馬桶,井水變成了自來水入戶,“新家住著舒坦多了,生活越來越有滋味。”王寶維說。
安居,還得樂業。祝家溝村村民大多以果樹種植為生。“洪災時,縣裡派人幫著搶收水果,減少了大家的損失。之后還有農技員指導恢復農田建設,村民心裡也更踏實了。相信新一年我們一定能把日子過得更好。”王麗麗說。
夜色降臨,家家戶戶亮起燈光。燈光下,大紅燈籠愈加鮮艷。
扎根小車站 守護平安行
本報記者 田先進
雪后初霽,記者來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火車站,然后與工作人員坐上皮卡,一同朝著大別山深處進發。
“墩義堂站到啦!”同行人員喊道。
環顧四周,這裡與日常所見的火車站差別極大。看不到安檢員,瞧不見候車室,周圍連個旅客的影兒都沒有,十分冷清。“我們站直屬合肥站,是滬蓉鐵路線上的一個四等小站,不辦理旅客乘降業務。”墩義堂站站長方紅解釋道,“目前站裡隻有4名職工,24小時值班,兩班倒。”
方紅年過五旬,今年是在這裡工作的第十五個年頭。2010年,方紅來到這個位於大別山深處的小站工作,孤獨、冷清是他對這裡的第一感受。“我以前在合肥市周邊的幾個車站工作,離城市近、人氣很旺,不像這裡,陪伴我們的隻有四周的大山和呼嘯而過的列車。”方紅介紹,凌晨零點到四點,高鐵停止運行,工務、電務等設備管理單位會對高鐵封閉區段的設備進行檢修。“我們要做好檢修任務的登銷記工作。之后還要等著武漢局和上海局動檢車在墩義堂站完成始發和終到作業,確保列車一切正常后,才能下班。”
常年堅守在這裡,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墩義堂站周邊有一處菜地,方紅饒有興致地介紹起來。“這裡種有大蔥、大蒜、小白菜,旁邊還有果樹。深居山坳,買菜不便,種菜可以自給自足,也能給單調的生活增添點樂趣。”方紅說。
皮卡再次啟動,繞了好久才開出山坳。身后,方紅和同事又投入新一天的工作。大別山深處的鐵路人繼續守護著旅客的出行安全。
燈火映運河 新春年味濃
本報記者 楊笑雨
正月的寒風裹著糖炒栗子的甜香,穿過河北省滄州市園博園的門廊,與流光溢彩的花燈撞了個滿懷。2025年滄州第二屆新春燈會,將千年運河的厚重與新春的歡騰糅合,為古城添上一抹濃濃的年味。
下午4點,燈會的燈組還未亮起,園博園1號門前就已排起長隊。家住運河區的王女士帶著女兒早早趕來:“聽說晚上還有‘打鐵花’,帶孩子現場感受一下非遺文化。”
一進園區,目光便被鐵獅子造型的燈組所吸引。滄州鐵獅子身披霓虹鎧甲,立於機械祥雲之上,傳統年獸與現代科技的碰撞引得游客連連贊嘆。“咚咚鏘!”一陣鑼鼓聲點燃了現場游客的熱情,數十名臉涂油彩的表演者身穿傳統服飾,在鑼鼓聲中開始了武打表演。向右一拐,巨型心願牆承載著人們的新年期許,吸引大家駐足圍觀、誠心祈願。
傍晚6點多,34組主題燈組次第點亮,燈影流轉間,大運河的千年文脈悄然流淌。晚上7點,打鐵花表演正式開始。匠人師傅舀起一瓢沸騰的鐵水,用力一擊,橙紅的液體在漆黑的天幕上綻開層層疊疊的“鐵樹銀花”。前排孩童連連驚呼,瞳仁裡躍動著璀璨光影﹔身旁老者仰頭瞇眼,皺紋裡盛滿笑意,耀眼的火花將冬日寒意灼成滾燙的年味。
春節假期,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沿線8個縣(市、區)還舉辦了南皮落子、泊頭黑旗高蹺、吳橋雜技情景劇等多個惠民文化演出,文旅融合讓千年運河重煥生機,市井煙火裡的歡聲笑語讓蛇年春節的年味更加濃厚。
橫琴新街坊 生活挺便利
本報記者 李 縱
“這是我們在橫琴澳門新街坊買房后的第一個春節,小區裡挂上了紅燈籠,節日氛圍很濃。”在廣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新街坊,澳門居民區永輝和家人對新的社區環境很滿意。
2024年9月,區永輝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從澳門搬入橫琴澳門新街坊。談及入住感受,他直言樓下衛生站為大家提供了不少便利。“挂號、量血壓、見醫生、取藥,全程不到20分鐘。”區永輝說,挂號台貼著澳門公立醫療機構的標志,診室配備粵語和普通話醫生,藥房貨架上的藥品不乏澳門衛生局特批的進口藥物。
為了更好地服務澳門居民,衛生站從硬件到服務都參照澳門醫療模式建設。據介紹,該衛生站人員配置完全比照澳門標准,確保服務流程與澳門公立醫療機構一致。
此外,患者病歷通過專線與澳門醫療系統實時共享,確保診療連續性。作為澳門特區政府首個在內地設立並由其直接運營的醫療機構,衛生站開創了“一國兩制”下醫療合作的新模式。
合作遠不止醫療,澳門新街坊在教育、政務、交通等領域全面推動琴澳規則銜接。區內落地首所澳人子弟學校,採用與澳門相同的教育體系﹔在小區門口的政務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智能終端機,居民可自助辦理澳門社保查詢、稅款繳納等上百項業務……澳門新街坊的“跨境便利”,已經轉化為澳門居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節儉過春節 培育新風尚
本報記者 吳 勇
一顆羊拐骨飛擲而起,騰空之際,按次序迅速抓起幾顆散落在桌面上的骨粒,又將回落的一顆穩穩接住……參賽牧民精准的動作一氣呵成,贏得觀眾陣陣喝彩。
春節假期,走進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滿都寶力格嘎查的牧民活動室,牧民們幾人成組,玩著沙嘎、蒙古族象棋、紙牌等游戲,場面好不熱鬧。
草原上,牧民們住得分散,難得有機會聚在一起。“以前我們嘎查但凡趕上節慶,都得在飯店大擺宴席。”牧民格日勒告訴記者,“看著熱鬧,可太浪費了,好多菜都沒怎麼動,就倒掉了。”
“要是趕上過年,浪費就更多了,還要購置很多不必要的年貨。”牧民們七嘴八舌地說著,“不瞞你說,過去還有喝多了酒,因為言語不和鬧矛盾的……”
“所以大伙一商量,今年不辦席。辦點有趣的活動,既能相聚,又有意思,一舉兩得!”嘎查黨支部副書記孟根其其格告訴記者。
節儉過年,年味不減。今年春節前,當地制作了4部移風易俗主題的微電影,春節期間在群眾中廣為傳播。一些社區、牧區居民也自發組織在一起,把移風易俗、勤儉節約等內容納入進來,共修訂完善77份嘎查(社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
“大家聚在一起玩游戲、嘮家常,節儉又健康,熱乎勁兒一點不比過去少!”牧民們都說,家人的陪伴、鄰裡的互動、文化的傳承,“這才是春節最本真的模樣!”
數字繪古建 沉浸游山西
本報記者 宋 飛 馬睿姍
正月初九,山西青銅博物館“臻藏晉顯——山西省古建筑彩塑壁畫搶救性數字化保護成果展”開展首日,展廳裡人頭攢動。游客選中電子地圖上的解州關帝廟,可俯仰廟外,在全息影像裡移步換景﹔或近探廟內,飽覽古建的建造制式。
“我們去過那裡,怎麼感覺虛擬古建比實景還漂亮?”游客楊女士很好奇。“採用現代測繪和地理信息技術,山川、河流、樓宇、古建都被放入地理基准點,再‘貼’上遙感衛星拍攝的照片,生成的影像分辨率達0.2米。”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數據中心副主任賈曉亮揭開謎底。
“蛇年春節期間,走紅網絡的‘跟著悟空游山西’文創地圖就是我們負責設計的。”賈曉亮介紹,節后開工,大家正加班加點以紙質地圖為母本,加快打造“山西古建地圖”微信小程序。
如何讓游客獲得沉浸式的古建游覽體驗?“既要有好料,還得會烹調。”賈曉亮笑著打了個比方——數據組成了制作文物古建實景三維場景的“原料包”,然后再轉化為與虛擬引擎軟件相匹配的格式,渲染生成四季變化、光影變幻等環境場景,最后將處理好的數據整體“打包”,輸入文物古建沉浸式體驗平台。
“目前小程序的頁面和程序設計已基本完成,正在走57個景點的資料質檢和審核等流程。”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第三測繪院院長李建偉說,“我們加把勁,讓‘山西古建地圖’微信小程序盡快與大家見面。”
高原鄉郵路 風雪不停歇
本報記者 王永戰
雪越下越大。大雪淹沒前車駛過的車轍,霧氣挂在擋風玻璃上,留下點點露珠。“不能停,得盡快把包裹送到鄉親們手裡!”哈弄奪機握穩方向盤,艱難地向前行駛。
哈弄奪機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若爾蓋縣分公司的網運投遞組組長兼鄉郵投遞員。眼前這條郵路,他已經跑了十幾年。從縣郵政分公司,一路經過班佑鄉網點、巴西鎮網點,直到包座鄉網點,單程108公裡的郵路,平均海拔3500米,哈弄奪機每周要跑6趟。
此行,哈弄奪機早上9點就開車出發。頭一天,看准了天氣預報,哈弄奪機往車裡塞了不少防凍液和干糧,“要走完單程的郵路,也得3個多小時,天太冷了,得防著意外。”
行至班佑鄉網點,已是上午10點多。打開車門,將包裹抬上車。“老鄉們買了衣服、鞋子,快遞公司送不到高原鄉鎮,就由我們來送。”春節前后,縣郵政分公司每天要收到七八千件快遞包裹,70%都由哈弄奪機和同事運往高原地區。
十幾年前,哈弄奪機剛跑這條郵路時,路還是土石路。“現在添了新房,路也越來越寬。我也從送信到送快遞,再到幫老鄉銷售農產品。這條郵路上,見証著高原山鄉村民生活的巨大變化。”哈弄奪機感慨。
面包車行駛至最后一站包座鄉網點,鄉親們已站在網點門口翹首以盼。“鄉郵投遞是我的職責,我要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卸完貨,哈弄奪機又駛向前路。
民族一家親 歡度幸福年
本報記者 秦瑞杰
春節假期,走進寧夏銀川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一幅多民族共融的“年畫”徐徐展開:回族阿姨端著剛炸的馓子敲開漢族鄰居的門,蒙古族大爺在秧歌隊裡揮起紅綢,社區各民族黨員挨家挨戶拜年……這個春節,冰雪未融的寒意被社區裡的歡聲笑語驅散。長城花園社區成立於2003年,擁有1.8萬余人,少數民族居民佔比達38%。在這裡,各族群眾如石榴籽般緊緊相擁,用春節裡的溫情,書寫著“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生動篇章。
古爾邦節的馓子、端午節的粽子、春節的餃子……回族居民蘇芳每逢節假日,總和自己的漢族鄰居一起分享美食。如今,長城花園社區每年舉辦“千家宴”,各族居民端出拿手菜,一張圓桌擺滿各族風味美食,也盛滿了鄰裡的深情。
基層群眾自治,長城花園社區形成居民“人人管事”的良好氛圍。“社區建設,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社區黨委書記趙耐香扎根社區20余年,推動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養老助困等難題,將黨支部建在19個小區裡,602名各族黨員成為服務先鋒。在傳統節日,社區舉辦鄰裡節、最美家庭評選,還經常組織茶話會、文娛活動,讓“共慶”成為習俗。
在社區活動室,各族居民正排練節目,藏族舞步與回族舞蹈交融﹔小區廣場上組織春聯創作活動,其中一副寫道:“民族團結花常開,社會和諧春永駐”……在長城花園社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正在不斷生根,編織成基層自治、民族團結的生動注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7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