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路面干淨整潔、區域環境優美舒適……
蓉城處處好風景
北門大橋地面干淨整潔。
“掃塵辭舊歲·整潔迎新春”——為了讓市民游客在整潔有序的環境中歡度佳節,成都組織全市環衛系統開展了一輪全市范圍的環境提升行動,尤其是針對背街小巷、城郊結合部等薄弱環節,力求不留衛生死角。2月1日,記者實地走訪小龍橋片區和北門大橋片區,映入眼帘的是干淨整潔的街道路面、停放有序的共享單車,區域環境優美舒適,處處洋溢著新春的氣息,展現出干淨、有序、美觀的城市新風貌。
點位:小龍橋片區
路面干淨整潔 車輛有序停放
環境整潔是展現城市風貌的重要窗口,不僅繁華的城市主干道代表著城市形象,背街小巷的整潔程度更是衡量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的關鍵指標,直接關系到市民能否舒心過年。
2月1日上午11時,記者踏入小龍橋片區。在小龍橋東巷,雙向兩車道的道路雖不寬敞,但整體環境干淨整潔,讓人眼前一亮。街道兩側,小區樓盤與臨街商鋪錯落分布,所有商鋪均無亂擺佔道現象,人行道清爽宜人。最引人注目的是街邊停放的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它們整齊地排列在劃定的白色線框內,秩序井然。即便偶爾有外賣員騎著電瓶車匆匆趕來,也會自覺將車停放在規定區域,絲毫不破壞這份整潔。在旁邊的小龍橋新街,共享電單車同樣停放有序,數量雖多,卻絲毫沒有影響道路的通暢與街道的美觀。
沿著小龍橋新街一路前行至小龍橋橫街,路邊停車線內,十余輛小車依次停放,無一輛違規佔道。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地面卻不見一片落葉,潔淨程度令人驚嘆。小龍橋橫街的另一頭連接著車水馬龍的二環路,在喧囂的映襯下,這裡更顯寧靜清幽。“過年過節,看到住的地方周邊干干淨淨、清清爽爽,我們心裡特別舒服。”每天都要出來遛狗散步的張大爺家住附近小區,他向記者透露,春節期間不少親戚前來串門,都對這裡整潔的環境贊不絕口。
點位:北門大橋片區
隻見煙火不見垃圾 綠道花園環境優美
北門大橋,作為老成都的標志性地點之一,周邊餐飲、商業繁榮,小區院落密集,一直以來都是外地游客熱衷的打卡地。
2月1日中午12時,正值用餐高峰,記者來到北門大橋橋頭。隻見無論是經營面館、抄手等小吃的店鋪,還是主打川菜、火鍋的大型餐館,店內都座無虛席,店外還有不少食客有序排號等待就餐。穿梭其間,地面干淨整潔,即便是小吃店門口,也不見絲毫油污和垃圾。
踏上北門大橋,平整干淨的路面映入眼帘,市民游客散步拍照,一派閑適和諧的景象。橋下河水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成群的飛鳥不時掠過水面。河邊綠道環境優美。在“北門大橋”四個醒目大字下方,共享單車停放區規劃有序,三排單車整齊排列,成為街頭一道整齊的風景線。
一旁的工人村社區職工之家,不僅精心打造了街心花園,還配備了環衛工人休息室和公共廁所,整個區域干淨衛生。小廣場上,紅燈籠高高挂起,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我們是慕名而來的,早就聽說這裡是老成都的地標,還有數不盡的美食。”幾位來自江蘇的游客正巧路過,言語中滿是贊嘆,“真沒想到老城區能這麼干淨整潔,街邊綠化賞心悅目,公共設施也十分便利。成都的城市環境太棒了,我們一家老小都玩得特別開心。”
新聞延伸
沖洗路面清理共享單車
提升城鄉人居環境
記者從市城管委獲悉,為了給廣大市民游客營造一個干淨、整潔、有序且美麗的城市環境,春節前,成都多管齊下,通過大清掃、大清洗等一系列舉措,全面推動城鄉人居環境實現顯著提升。
共享單車管理方面,相關部門積極作為,全力維護單車停放秩序。他們採用全方位、廣覆蓋的監管模式,確保能夠及時發現並快速處理問題。1月16日—1月23日,共計清理共享單車壞損車、“僵尸車”約300輛,規范、調度亂停放共享單車約15.5萬輛次﹔同時,大力宣傳共享電單車清理的政策要求,督促共享電單車企業開展自查自清,1月16日—1月23日,共計清理違規投放共享電單車5674輛。
全市環衛系統開啟“沖洗”模式,無論是寬闊的街面主道,還是隱蔽的背街小巷,每一處衛生死角都不放過。不僅加強了垃圾收運能力和環衛清掃保潔力度,增加快速拾撿和垃圾收運頻次,還對公廁實行全天候管理、保潔與消殺。對於老舊市場、老舊院落周邊,也確保環境干淨整潔。春節前,重點針對背街小巷、城郊結合部等衛生管理的薄弱環節,開展了大規模的環衛大掃除活動。其間,出動環衛工人60.95萬人次,環衛作業車輛19萬台次,沖洗道路面積3447平方千米,沖洗人行天橋633座,沖洗隔離欄556萬米,沖洗護欄擋牆144萬余米,清理衛生死角5870處。在春節期間(1月28日—30日),累計出動環衛工人5.3萬人次,14.1萬台次環衛作業車輛,收運處置生活垃圾45669.53噸,清掃保潔面積達1481平方千米。
此外,結合背街小巷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專項執法行動,城管執法部門以交通場站、熱門景區、重要商圈、主街干道、重要出入城通道、重要活動場館、賓館飯店周邊等區域為重點,開展執法檢查督查,全力守護城市環境干淨、有序、美觀。(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曹宇陽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