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一人賦千古 一城跨千年 相如故城賦新章

2025年02月01日08:0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相如故城賦新章

相如故城“文化賀新春 民俗大拜年”新春民俗文藝巡游活動中,民間藝人表演腰鼓。 劉永紅 攝

  “不僅有舞台表演,還有非遺展演,太熱鬧了!”1月31日,正月初三,南充市蓬安縣相如故城張燈結彩,身著漢服的陝西游客張璐和朋友穿梭在各個演藝點位,打卡“川味”中國年。作為相如故城新春花燈大廟會的一部分,川劇變臉吐火、晃管彈碗等特技表演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駐足欣賞。

  相如故城,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出生地,也曾是蓬安老縣城的舊址。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故城“老味道”,如何吸引年輕人?

  尋古

  重走嘉陵江畔,尋找故城內的“老味道”

  從蓬安縣城出發,向西行駛,穿過嘉陵江,便來到相如故城。

  沿著青石板路、穿過“文明門”,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司馬相如“仗劍遠游”的塑像。“這是司馬相如弱冠之年的模樣,胸懷壯志,正待施展才華。”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副會長、蓬安縣司馬相如研究會理事長唐曉零介紹,塑像中的司馬相如左手持劍、右手扶著行囊,大步疾走,展現出青年文人的朝氣蓬勃。

  繼續前行,入眼的便是百年老樹和錯落有致的古建筑。隨處懸挂的燈籠讓相如故城極具節日氣氛。漫步於相如故城,司馬相如的撫琴台、洗筆池等舊跡依稀可見,文廟、武廟、城隍廟等古建筑訴說著往日的繁華景象。

  “這裡曾是蓬安老縣城的舊址,作為州縣治所長達900余年。”唐曉零說,由於戰亂、自然災害等原因,故城部分建筑屢遭損毀,幾經修復和擴建,才形成如今的總體格局——單體古建筑50余棟,現有玉環書院、長卿祠等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0余棵百年名木古樹環繞其中,共同守護著嘉陵江畔的漢風古韻。

  “要想傳承好,首先要保護好。”在唐曉零看來,想要開發利用好相如故城的旅游服務功能,首先要把文物古跡保護好。2021年4月,在司馬相如誕辰2200周年之際,歷經3年修復與重建的相如故城開城迎客。2023年,相如故城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修舊如舊的相如故城,依舊保留著古時的韻味。唐曉零介紹,故城的保護性開發,就是拆除與故城不協調的3層以上現代建筑,將文物、古建筑、古樹木作為重點保護對象。“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相如故城,是歷史文化的疊加,是一座賦聖之城、太極之城、活水之城。”

  探新

  打造文旅增長點,千年故城煥發新活力

  一場“鳳求凰”,娓娓道來一段傳揚千古的愛情故事﹔一場“大漢泱泱”,刻畫出文景之治的絢麗篇章﹔一場“鐘靈毓秀”,展現出相如故裡的山川秀美和人才輩出。春節假期,3場光影秀接連亮相,讓相如故城憑實力“出圈”,假期首日就吸引超萬名游客前來打卡。

  “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千年歷史匹配當下的文旅市場,成為‘流量密碼’。”談及光影秀的創作初衷,蓬安相如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何艷告訴記者,以光影秀為代表的故城沉浸式體驗產品,日漸成為新的文旅消費增長點,與白天的民俗文化活動展演相呼應,推動故城“夜經濟”持續升溫。

  相如故城出入口、主干道等位置的樹梢上挂滿燈籠,讓千年故城年味十足。“我們上新了一大批照明設施,古風市集等點位悉數到位,讓游客體驗富有蓬安特色的煙火氣。”何艷介紹。

  相如故城對歷史的保護與活化,遠不止於此。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早在西漢時便已傳為佳話,如何將這一文化IP打造成相如故城的又一金字招牌?何艷介紹,相如故城引入蓬安縣首個“公園式”婚姻登記處,除了基本的婚姻登記服務之外,還設置了婚檢中心、愛情文化主題館、婚紗攝影館等個性化服務,積極探索“甜蜜經濟”。

  “一人賦千古、一城跨千年,相如故城因人而立、因文而傳,尋找老味道與煥發新活力相輔相成,是一次歷史文化的活化,更是一場跨越千年的再現。”唐曉零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浩煊)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