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千年敦煌,今朝盛展 跨越2000公裡的文化瑰寶亮相廣安

王凡
2025年01月20日09:1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1月20日,備受矚目的“大漠長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在廣安市博物館臨展廳開幕,向社會觀眾免費開放。千年敦煌的文化瑰寶跨越2000公裡的漫漫征途,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這是廣安首次引進的重量級文博大展,為廣安文化藝術領域增添濃墨重彩的華章。此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20日。

守護大漠瑰寶

1981年8月8日,鄧小平同志視察莫高窟,十分關注敦煌的保護和發展。在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之際,廣安加強與敦煌對接,引進“大漠長歌—敦煌石窟藝術特展”。

展覽分“絲路明珠”“佛國妙相”“人間萬象”“石室寶藏”“守護傳承”5個部分,通過數字技術、場景再現、互動體驗等方式,向觀眾全面展示敦煌文化藝術瑰寶。展品共計101件/套,涵蓋壁畫、塑像、經書、洞窟等多個類別實物及仿制品,其中神秘的敦煌藏經洞文物也將重磅亮相,多維度展現敦煌文化的深厚內涵與卓越藝術成就。此外,反映絲綢之路繁榮的“唐胡人牽駝磚”、見証敦煌文化包容互鑒的“六字真言碑”、入選國家寶藏的“歸義軍衙府酒破歷”等重磅文物集中亮相,《藏經洞》數字回歸成果也將通過觀眾互動方式展現。

“六字真言碑 ”出土於莫高窟第61窟,為元代著名碑刻。碑身上額陰刻“莫高窟”三字,碑身中央刻四臂觀音像,觀音像周圍刻有梵文、藏文、漢文、西夏文、蒙文、八思巴文共6種文字的“唵、嘛、呢、叭、咪、吽”﹔另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0余個漢文題名,其中有蒙古、漢、黨項、回鶻等族。“六字真言碑”反映了絲綢之路上多民族文化長期共存、相互影響、包容互鑒的歷史,也見証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特征和格局,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為展示中國傳統美學精神,展覽精心打造多處藝術場景,其中有以榆林窟第2窟水月觀音壁畫實物為原型,運用光影技術,首次打造的“水月觀音藝術裝置”,為觀眾營造一個寧靜素雅、圓空妙明的藝術氛圍。水月觀音畫像位於榆林窟第2窟的西壁門兩側,畫像筆法精美,是壁畫中的神品,也是敦煌石窟諸多水月觀音畫像中最為精美的畫作。畫師把遠離塵囂的情趣和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相傳唐代名畫家周昉特別擅長畫水月觀音像,詩人白居易看到后驚嘆不已,並為此屬詩:“淨綠水上,虛白光中,一睹其相,萬緣皆空……”,高度概括了水月觀音壁畫的藝術美感和畫面意境。

3座石窟1:1完美復原展出

本次展覽還能欣賞到1:1等大復原的敦煌石窟,包括被稱為“融匯多元的萬神殿”的西魏第285窟、“精美塑像館”的盛唐第45窟和“打開中世紀世界歷史的鑰匙”的第17窟。

第285窟

第285窟位於莫高窟中部二層,主室為覆斗頂方形窟,窟正壁(西壁)中央大龕內塑善跏坐佛,兩側小龕內各塑禪僧像,左壁(南壁) 、右壁 (北壁)各開4個禪窟。此窟保存完好,其右壁有西魏大統四、五年(538、539年)的造窟題記數方,是莫高窟有紀年的最早洞窟,對研究莫高窟歷史和藝術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285窟內容豐富,既有佛、菩薩、飛天、力士等,又有伏羲、女媧、雷神、雨神、婆羅門教諸神、西方日月神等中西方不同的神靈,被敦煌研究院原院長段文杰稱作為“萬神殿”。

第45窟

第45窟位於莫高窟南區中段下層,是一組唐代雕塑藝術的杰作,主尊佛像慈眉歡韻,弟子迦葉老成練達,弟子阿難英俊秀朗,兩旁的菩薩像更是唐代彩塑菩薩的上乘之作,姿態婀娜,豐盈健美,面相圓潤,神情恬靜慈祥,身姿一波三折,最外側的兩身天王塑像氣勢威武雄壯。該窟作為莫高窟盛唐時期的代表窟之一,其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塑像和壁畫中刻畫精細的各種人物形象,直接反映了當時社會各階層人們的生活風貌,給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17窟

第17窟是晚唐釋門河西都僧統洪辯的影窟。此窟近於方形,覆斗形窟頂,正壁(北壁)貼壁建長方形禪床式低壇,壇上泥塑洪辯像,身后畫菩提樹,樹枝上懸挂淨水瓶、挎袋,樹兩側繪有執扇的比丘尼和執杖近事女。洪辯塑像高0.94米,造型寫實,保存完好,是目前已知人物塑像留存至今的時代最早的優秀作品。

多件“敦煌遺書”驚艷亮相

這次特展不僅把3座敦煌代表性洞窟直接“搬”來廣安,還展出多件“世界之最”“中國之最”的“敦煌遺書”。敦煌藏經洞的發現意義重大,這裡秘藏著幾個世紀以來有關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天文、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醫藥、科學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領域的珍貴資料。

1900年,敦煌藏經洞(即莫高窟第17窟)發現了漢文、藏文、回鶻文、粟特文、梵文、於闐文、吐火羅文等多種文字的古代遺書及佛畫幡幢等各種文物數萬件,如最早的紙質抄本歷日《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歷日》,世界上現存最早標有明確紀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世界上現存古代星圖中年代最早、星數最多的《全天星圖》,我國最早的由國家頒布具有藥典性質的藥學著作《新修本草》等等。這一發現為研究中國、中亞、西亞及歐洲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等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堪稱“打開中世紀世界歷史的鑰匙”,並由此引發了全球“敦煌學”熱潮。

展覽期間,廣安市博物館還將推出多場敦煌文化主題講座,邀請敦煌考古、美術、文博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為觀眾解讀展覽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並配套舉辦一系列主題社教活動、傳統藝術表演、文創集市,推動敦煌文化的廣泛傳播,讓市民觀眾全面感受敦煌藝術的魅力和風採。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