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致敬經典 創新傳承 匯演綻放川劇發展新華彩

2025年01月19日08:1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致敬經典 創新傳承

  “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國……”1月18日晚,金沙演藝中心燈光璀璨,樂聲響起,“川流不息”四川省第二屆川劇匯演匯報演出暨2025新春戲曲晚會舉行。

  這既是川劇發展成果的最新檢閱,也是戲迷的盛大節日。好聽、好看、好耍的川劇節目陸續登台,觀眾席時不時掌聲、歡呼聲交織,就是對本屆川劇匯演的上佳褒獎。

  經典劇目的復排重現、新編大戲的精彩演繹、創意節目的跨界融合、師徒現場的同台獻藝,煥發出川劇歷久彌新的活力生機、百花齊放的多彩氣象。

  唱響經典 致敬歷史

  厚植川劇傳承發展根基

  川劇三百年,歷經一代代戲曲藝術家的潛心創造,在時空長廊留下了一個個歷久彌新、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

  演出一開場,就以對川劇經典角色的致敬先聲奪人。《八陣圖》中的陸遜、《變臉》中的水上漂、《白蛇傳》中的白蛇與青蛇……15位優秀川劇演員一字排開,串聯再現300年川劇發展長河中經典的15名角色。在15名角色的凝望中,300名演員依次排成隊伍,帶著各自的扮相,面向觀眾快步疾走,象征著川劇傳承的長河奔流不息。

  開場節目的磅礡氣勢讓川劇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肖德美很感動。“這應該是近幾年來參演的川劇演員規模最大的一個節目。讓大家能形象直觀地看到川劇角色的傳承,他們很多都是年輕演員,讓人感動。”

  經典傳統劇目選段也陸續登台。巴中市恩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帶來《玉簪記》,遂寧市川劇團獻藝《鍘侄賠情》,宜賓市酒都藝術研究院演繹《焚香記》,經典劇目引來現場觀眾的如潮掌聲。

  一腔一調,一板一眼中盡顯韻味無窮﹔一招一式,一悲一喜裡演繹人生百態。本次演出還特意將川劇的功法絕技集結呈現,翎子功、褶子功、水袖功等高難度的技巧讓觀眾大飽眼福。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知名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獎者吳鳳花是當晚的頒獎嘉賓,對這台匯報演出中體現的對川劇經典的致敬感觸頗深。在她看來,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同劇種藝術扎根在中華大地,其傳承發展的背后是無數人堅守和無私付出,特別是老一輩藝術家的辛勤灌溉。

  本次匯演,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川劇系主任劉誼領銜復排了闊別舞台數十年的《芙奴傳》。“本屆川劇匯演,參與的劇團、劇目、演員的數量都有所增加,演出內容也更加豐富。連續舉辦的川劇匯演活動,調動了省內各大院團的力量,讓大家能投入更多資源傳承經典劇目。”劉誼表示。

  據統計,四川省第二屆川劇匯演中,川渝院團(單位)共創排展演33部、42場川劇精品,大幕戲、折子戲數量相比首屆匯演數量分別增加了114%、40%。

  煥新“變裝”跨界融合

  看見創新創造活力涌動

  舞台上,身著定制戲服,佩戴川劇臉譜面具,國風短視頻創作者朱鐵雄以特邀演員的身份亮相。撤步到舞台裝置屏風前,朱鐵雄眨眼間換上一套套全新的戲服,觀眾席掌聲雷動。

  以短視頻特效變裝為亮點的朱鐵雄,首次嘗試舞台上現場變裝。短視頻創作者跨界穿上川劇戲服的同時,川劇演員們也在跨界融合創新的道路上開展嘗試,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川劇大幕戲《芙蓉花仙》作為本屆匯演的開幕大戲,在劇本、音樂、服裝、舞美等方面都進行了升級。衣袂翩翩的百花仙子登台亮相,舞台雲霧繚繞,川腔悠揚。

  知名川劇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張燕,首次演繹“飛天”版《芙蓉花仙》,在舞台上空翩翩起舞,使用威亞舞台技術裝置讓經典劇目有了更鮮活的模樣。“飛起來后,川劇的表演更有層次感,更加立體。”

  新編戲歌《有多美》將當晚的演出推到了氣氛的高點。以川劇的唱腔,重新演繹武俠金曲《世間始終你好》、古風歌曲《知否知否》以及流行歌曲《雙截棍》,採取全新音樂編曲,將川劇演唱置於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影視歌曲中混搭呈現。

  青年演員成為當晚表演的主力軍。在開場節目的300多名演員和尾聲節目《川劇裡的中國》中,不乏青春面孔。在本次匯演中,年齡最小的演員僅15歲,彰顯了川劇傳承的青春活力。

  青年演員楊坤昊主演的《問病逼宮》,在本屆匯演中榮獲一等獎,他說:“川劇對我來說,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會繼續努力,為川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川劇中,我們尋找的是一種共同的情感歸宿。這種心聲和情懷,一定會讓我們的藝術和文化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表示,新生代年輕川劇演員逐漸挑起大梁、擔起重任,為厚植川劇發展的土壤提供了新的活力。(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