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國內熱播、海外追捧。記者探訪橫店拍攝現場,解密——

微短劇為什麼這樣紅

本報記者 李 貞
2025年01月15日09: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華夏文化園取景拍攝的微短劇劇組。
  受訪者供圖

  微短劇劇組正在華夏文化園准備拍攝武打戲。
  受訪者供圖

  微短劇拍攝過程中的監視器畫面。
  本報記者 李 貞攝

  在等待拍攝微短劇的群眾演員。
  本報記者 李 貞攝

  近年來,微短劇這一新興網絡視聽文藝形態發展迅速,滿足了數字時代許多觀眾碎片化、即時化的娛樂需求。前不久,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提到,據行業機構預估,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超500億元人民幣。

  微短劇的拍攝制作與傳統橫屏影視劇有哪些不同?當前,相關產業鏈發展情況如何?為何微短劇不僅能吸引國內觀眾,在海外也廣受歡迎?懷著好奇,本報記者日前來到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走進微短劇拍攝現場,探訪微短劇走紅的秘密。

  

  質量效率並重

  “快,下一場准備!”“快,群演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橫店影視城華夏文化園的一片仿古建筑街區,記者見到一個正在進行拍攝的短劇劇組。現場布置成一個古代集市場景,除了有攝像、燈光等十來名劇組工作人員,還聚集著不少群眾演員。

  “快”,是記者在這忙碌的人群中最常聽到的詞。

  “相比傳統橫屏劇,我們整體拍攝節奏確實要快得多。”短劇導演王虎告訴記者,他從事影視行業已近20年,從2023年9月開始轉向拍攝豎屏短劇。“最開始轉換賽道,當然有不適應。因為一般的短劇,幾十集篇幅,拍攝周期隻有一周左右,完全不同於橫屏劇能用幾個月的時間去拍。”

  拍攝周期短、制作流程快,源於微短劇的投資成本較低。王虎介紹,微短劇的拍攝制作成本基本控制在幾十萬元。越是高效地完成拍攝、制作、上線播出流程,越有利於盡快收回投資回報。“如果一部短劇做得順利,一兩個月就可以見到成效。在收集市場反饋之后,投資人也能迅速調整后續的投資和制作方向。”

  快節奏促成了微短劇市場在近一兩年間的極速繁榮。在過去一年,王虎拍攝了十幾部短劇。而在整個橫店影視城,去年接待的微短劇劇組達千余個。

  對剛踏入影視行業,特別是許多懷揣“影視夢”的年輕人來說,微短劇為他們打開了一條快速入行、快速成長的新通道。

  “微短劇的繁榮,給更多新人演員帶來了能夠站在廣大觀眾面前的機會。”00后演員蘇寰並非科班學習表演出身,但此前一年中,她參演了20余部短劇。她覺得,拍攝微短劇讓自己得到了很好的歷練。“比如微短劇要求演員入戲快,拍哭戲最好是能秒哭,這種情緒的快速收放,對年輕演員來說是很有挑戰的表演。”

  青年演員周彥哲同樣覺得,是微短劇為自己提供了更多發揮空間。“自從參演微短劇,我才體驗了吊鋼絲繩、騎馬等特殊戲份的拍攝,不僅演得特別痛快,還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表演經驗。”

  “我之前在橫屏劇中隻演過有台詞的特約群演,進入微短劇領域后,則演了兩部短劇的女主角。”青年演員才雯碩告訴記者,不同類型的微短劇對演員的需求差別很大,有的需要中老年演員,有的需要新鮮面孔。她覺得:“隻要是有表演天賦的人,就有很多機會能在微短劇領域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微短劇“加速”的運轉全流程,能夠獲得市場認可,在於它契合了當下觀眾的需求。

  “微短劇是移動互聯網催生的視聽作品形態,其吸引觀眾的點,就在於節奏短平快、故事轉折起伏多,更能適應現在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滿足了大家希望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視聽消費的想法。”短劇導演王九舒告訴記者,在微短劇制作中,首先要尊重市場、尊重觀眾的這種選擇。

  他還提到:“作為一種近兩三年才快速興起的新視聽文藝產品,微短劇在接受市場反饋的同時,也正在加速提升產品質量,反過來去培養觀眾更加精致的口味。”

  打造精品化、規范化的微短劇產品,已成為行業共識。

  2024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微短劇實行分類分層審核。

  “質量效率並重,立良策促善治,有利於培育微短劇新質生產力,促進微短劇有序發展、良性發展。”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楊乘虎看來,該舉措既是對微短劇題材類型日益豐富多元化的主動適應,更是夯實主體責任、提高審核效率、分類規范指導的精准治理。

  “作為從業者,我們希望能用專業的方式為觀眾講好故事。”王九舒介紹,自去年底以來,一些精品化微短劇的投資成本已大幅提高,這有利於提升行業整體拍攝水准。“比如導演的拍攝方式、布景打光的形式、后期剪輯的精細度等,都會不斷隨之優化。”

  王九舒相信,微短劇的繁榮並非曇花一現,而是將持續蓬勃發展。他認為:“創作者要保持創新精神,要相信觀眾的品位,才能有動力去完成更具創意的優質作品,支撐整個行業向上發展。”

  振興產業鏈條

  微短劇興起,還為上下游相關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橫店影視城華夏文化園的成功轉型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據該園區總經理袁滿介紹,已開放超過15年的華夏文化園,是橫店影視城50余個影視基地中的一個點,此前一直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雖然園區內既有山水,也有古建筑群,但對劇組來說,日漸老化的布景吸引力不足﹔對普通游客來說,園內又缺少娛樂設施,所以園區收入一度持續低迷。”

  此時,大批涌向橫店的微短劇劇組為華夏文化園提供了轉型思路:將古今景觀融合,打造更適合微短劇取景的影視片場。2023年底,改造完成后的華夏文化園向微短劇劇組開放。

  “經過調研,我們為微短劇劇組打造了30多個拍攝區域,包括室內、室外場景,能滿足當前大多數微短劇的拍攝需求。”袁滿告訴記者,新設的場景裡,既有適合拍現代戲的,如醫院、辦公室,也有適合拍古裝戲的。

  “微短劇的古代戲份一般會模糊具體時代,所以我們設置的古風樓閣亭台有很強的通用性。另外,微短劇不太需要空曠的大場面,所以每個場景的空間不用太大,但在布景上我們盡量做到全面,各種常用道具都是現成的。比如辦公室場景裡,桌、椅、書櫃、牆上的鐘表等,都是裝好的,讓劇組來了就能直接拍攝,節約他們的布景時間和成本,這更符合微短劇快節奏的拍攝流程。”袁滿說,運營一年多來,園區平均每天要接待五六個微短劇劇組進行拍攝,園區整體營收較之前增長了兩倍多。

  “是微短劇為園區帶來了新活力。”袁滿還提到,他認為《通知》的實施將進一步為行業長期穩定發展帶來利好,並表示:“接下來,華夏文化園將緊抓機遇,響應不同微短劇劇組的拍攝需求,繼續做好服務。”

  為了更好地服務微短劇劇組,去年,浙江橫店影視劇組服務有限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運營團隊。該公司微短劇運營中心負責人周豐來介紹,團隊成員每天奔走在橫店各片場幫助劇組解決問題。微短劇劇組從前期堪景,到確定拍攝排期,再到協調人員住宿、就餐等,都可以直接聯系他們。

  “在橫店拍攝期間,微短劇劇組隻需要支付租用場景的場地費和人員的食宿費用等。而我們提供的指引、協調等服務,都不再額外收費。”周豐來表示,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完善並規范橫店微短劇產業鏈的配套服務,搭建起一個利於微短劇發展的平台,從而促進產業良好發展。

  事實上,全國多地都瞄准了微短劇的市場機遇,推出一系列政策,扶持相關產業集聚。

  例如,2024年9月,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發起“網絡微短劇‘首亮微光’2.0扶持計劃”,提出持續加大微短劇精品創作扶持力度,具體扶持政策包括單部作品最高可獲300萬元扶持資金、重點選題專家論証“一對一”跟蹤指導,以及流量扶持、區縣協拍等。

  陝西省廣播電視局發布的《關於支持微短劇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設立微短劇產業扶持資金,圍繞微短劇產業發展鏈條並突出重點環節給予扶持,爭取2年內推出200部以上在國內主要網絡視聽平台播出的精品微短劇,培育15家以上微短劇行業領軍企業。

  出海勢頭強勁

  如今,微短劇不僅在國內發展勢頭強勁,在海外也同樣備受追捧。

  《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提到,微短劇在海外市場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其中,美國市場的下載量和應用收入在海外市場中佔據首位。來自中國的應用包攬了微短劇類目下載量前三的位置,領跑海外市場,成為繼短視頻之后文娛領域又一風靡全球的應用品類。

  “對當下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來說,微短劇是一個絕佳載體。”橫店影視城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郭姝認為,微短劇為中國文娛產品開辟了新的國際市場,海外用戶能夠通過微短劇,了解中國的流行文化以及百姓日常生活。

  2024年10月,浙江橫店影視劇組服務有限公司發起成立橫店國際短劇聯盟。郭姝介紹,聯盟聯合了國內外短劇制作公司、海外短劇播出平台、影視教育機構等,旨在將創意、制作、發行、資本等整合在一起,幫助創作者對接資源,推動行業樹立國際化標准,為微短劇出海提供全方位支持。

  郭姝告訴記者,當前,國產微短劇出海的形式很多。有一些是直接將國內拍攝制作的微短劇,翻譯后在海外平台上架﹔還有一些是由中方創作者提供核心創意,在主角設置、劇情細節上則根據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進行調整,演員及拍攝團隊也都是當地人。

  以海外短劇播出平台DreameShort上播出的微短劇為例,其中點擊量最高的,大多採取了后一類制作模式。

  “平台以自制劇集為主,同時也投資一些優秀制作團隊的短劇項目。目前,頭部自制劇集的總觀看量基本在5千萬人次以上。有的大熱劇集,全網播放量已超3億次。”DreameShort公司首席執行官楊陽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是橫店國際短劇聯盟成員機構之一,其APP主要面向北美、日韓、歐洲等市場用戶。近一年來,DreameShort在海外應用市場累計下載量已超過600萬次,月在線用戶規模超100萬。

  郭姝認為:“這種‘創意出海’的微短劇形式,很適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中國人的價值觀,融入到世界性的敘事表達中,讓海外觀眾很自然地接受我們的思維方式。”

  面向未來,中國微短劇該如何強化海外競爭優勢?

  “現在,中國微短劇已經初步在海外有了一定的認知度和普及度,也驗証了中國的網絡視聽文藝產品能夠得到海外觀眾的認同。接下來海外微短劇市場規模還有望繼續增長。在這一趨勢下,隻要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繼續主動走向海外市場,保持創作激情,推出更有創意的作品、更貼近海外用戶的需求,相信中國微短劇會持續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青睞。”楊陽說。

  在郭姝看來,人才和技術,是影響中國微短劇未來發展的兩個關鍵要素。

  “微短劇出海首先需要更多國際化人才加入進來,包括雙語人才、影視技術人才等。”郭姝介紹,今年,橫店國際短劇聯盟將計劃啟動專門的人才孵化計劃,為初入行業的年輕人提供創作指導、技術培訓和資源對接等方面的支持,以培養更多包括編劇、導演、制作以及后期在內的全鏈條微短劇人才。

  在技術提升方面,郭姝表示,聯盟將與專業技術公司合作,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賦能,深入探索AI技術在劇本創作、勘景置景、演員選角、制片流程等環節中的應用,助力微短劇創作降本增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