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儀偉:以味尋根,以食筑夢,我在成都創業
還有不到20天,就將迎來我國傳統春節。走到成都街頭,一盞盞紅燈籠高高挂起,喜慶的中國結隨風飄揚。
1月10日晚,著名主持人劉儀偉在成都談起了他小時候的成都年味:看黑色舞牛燈,跑公園轉糖餅,去青羊宮看燈會……滿是回憶。
逢年過節,劉儀偉用三道川菜化解鄉愁:麻婆豆腐、回鍋肉、水煮肉片,這些年,他習慣用食物來汲取故鄉的養分。
如今重回成都生活的他,不僅在成都創業開起了餐館,還大力向所有創業者推薦成都,“假如大家願意創業,成都也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起跑點。成都的起跑線對絕大多數人來講是友好、可靠和公平的。”
談成都年味與美食
舞牛燈、轉糖餅、看燈會、玩鞭炮……
“小時候,過年都要舞牛燈,就是一個黑色的牛頭在那舞來舞去。”劉儀偉提起小時候忍不住比畫起來,“小時候,很多小朋友買一個大頭娃娃,中間掏倆窟窿。小朋友還戴各種面具,豬八戒、孫悟空都有。”
劉儀偉還記得,趕集的時候,爸爸媽媽給小朋友會買撥浪鼓和風車,這就是他記憶中的年味兒。“到我稍微大一點,(成都)就有了燈會。燈會也是小時候過年必須去的地方,那時候燈會大多在青羊宮。還會到公園裡面去轉糖餅,幾分錢轉一次,看誰轉到龍,或是轉到鳳,還是轉到一個逗號(圖樣)。”
▲劉儀偉
當然還有鞭炮。劉儀偉記得,小時候總調皮把鞭炮沖著人放,“過年好不容易買的新衣服,過一會兒就千瘡百孔,回家就挨打。”
一直到劉儀偉20歲,才因為工作離開成都。年輕的他每年也都要跑回成都,等到了35歲以后,才開始留在北京過年。
過去十多年,在外地過年的劉儀偉都會感受到鄉愁,“逢年過節,如果你在異鄉就一定會有鄉愁。”劉儀偉覺得,鄉愁就是從小吃到大的菜,“每逢年節,我一定會做三道菜:麻婆豆腐、回鍋肉、水煮肉片。這三道菜往桌上一端一吃,鄉愁就能得到某種意義上的撫慰和化解,仿佛置身於家裡親朋好友之間,置身於家鄉的新年氛圍中。”
劉儀偉講述他記憶中的成都年夜飯,“我覺得成都的年夜飯有幾樣東西是必須有的:(首先)得燉隻雞,條件好的(人家)有豬肘,成都話叫‘膀’,還要有甜燒白、咸燒白、酥肉。有些人家是吃湯圓,有些人家是吃粽子。”
成都人家一般是男性掌廚,“成都年夜飯掌廚的一般都是男性,反正我們家從小就是。(掌廚的)要不我外公,要不我父親,我認識的家庭裡都是以男性為主。”劉儀偉說,因為受家庭影響,從小耳濡目染,他慢慢學會了做菜。也因為這個緣故,劉儀偉機緣巧合去央視主持《天天美食》,和美食結下一輩子的情緣,陸陸續續在節目中做了超1500道菜。
談創業
在成都合伙開餐館,推薦更多創業者來成都
2023年,劉儀偉受足球名宿馬明宇的邀請,回成都解說節目。此后,劉儀偉又開始重新長時間在成都生活。
劉儀偉發現,成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重新回到成都,我發現成都變大了,曾經的商業中心就是春熙路,現在商業中心有無數個。”劉儀偉說:“我還看到很多年輕人舉家搬來成都。我說你們為什麼要來?他們覺得,當你在一個城市必須不斷奔跑的時候,奔跑之余,成都至少還有茶館讓你飲水,藤椅讓你歇腳,掏耳朵讓你舒服些。”
離開成都多年,劉儀偉也在適應成都的變化。“我這塊屬於成都的海綿,吸收成都的水分還是相對容易,暢通無阻的。”
作為美食愛好者,劉儀偉還和幾個朋友一起在成都創業,“我們開了一家店,叫‘劉儀碗’,20塊錢就能吃好。每道菜我都參與了研發,但具體運作經營是專人打理。”
劉儀偉也推薦所有的創業者來成都試試,“環境至關重要,人是環境動物。你到一個新的地方創業,除了工作之外還有生活和社交,你得讓家人覺得舒適,自己也可以交到知心朋友,我覺得這幾者成都都有。”
同時,他向全世界游客推薦成都,“到成都來,會看到中國悠久的歷史,看到三星堆和大熊貓,品嘗到全世界備受追捧的川菜。當然,你還能在成都體會到另一種生活方式,能夠滿足你對旅游、生活、美食以及其他事務的所有期待。”
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實習攝影記者 張佳琪
來源:紅星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